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如何應對我國礦山環境管理存在的問題

如何應對我國礦山環境管理存在的問題

壹 引 言

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而在所有影響環境變化的因素中,工業對環境的作用最為直接和最為重大。工業迅速發展所產生的對原材料、能源以及各種礦產資源的強大需求以及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和排放的大量廢棄物導致的環境汙染給工業環境管理帶來很大的挑戰。本文通過對工業環境管理現存若幹問題的分析,試圖從中提出解決問題的壹些設想和建議,這對於完善工業環境管理、提高工業界的環境表現會有壹些實際意義。

二 對工業環境管理現存問題的思考

我國目前的工業環境管理政策主要利用命令與控制的方法,即以通過罰款及其他懲罰執行法律上強制的標準為基礎,同時也逐漸采用了排汙收費和排汙許可證制度等經濟手段。盡管過去對保護環境也確實起到了十分有效的作用,但目前在實際實施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出現了若幹問題。通過有關案例分析和問卷調查可知,雖然企業環保意識有所提高,但實際行為與他們的認識存在壹定的差距,問題主要表現在:

1.“誰汙染誰治理”的環境管理原則無法得到真正落實

首先,資金匱乏或嚴重不足已成為企業的攔路虎。目前企業普遍虧損,有限的治理汙染設備運轉不足普遍存在。迫於“三同時”的要求,有些企業不得不興建治理設施,但為了降低成本,往往不運轉,有的甚至連試運行都沒有進行過。其次,有汙染治理能力的企業壹般在處理“三廢”問題上也難以完全達標。因為治理汙染的設備技術不過關,管理水平不高,從而治理效果不佳、浪費嚴重,以及使“三廢”處理完全達標的邊際成本很高,企業難以達到也不願負擔。所以大多數企業是治理壹部分汙染,同時再交壹些超標排汙費。全國工業廢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調查表明,報廢設施的80%、停運設施的67%是全部或部分地由於技術因素造成的。可見,處理設施技術不過關、設計不合理、工程質量差已成為環保設施不能發揮效益的重要原因。上述兩方面也是建設項目“三同時”管理難執行的重要原因。

另外,現有排汙收費制度存在缺陷,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排汙費征收範圍落後於形勢的需要,我國目前只對“廢水”“廢渣”及“環境噪聲”收費,

,限期治理企業久拖不決治理無限期現象比較普遍。 3.資源、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不高,浪費嚴重,對生態環境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據估算,1990年美國每耗壹噸標準燃料所創造的產值是我國的5倍,印度也為我國的3倍多。現階段我國有限資源的加速消耗和巨大浪費對生態環境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多方面:(1)企業生產技術落後,設備陳舊,生產與管理粗放,致使有限的資源能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2)我國目前的價格體系依然存在著嚴重的扭曲現象。突出表現在原材料、能源價格偏低,壹些環境資源低價甚至無償使用,這使得企業以低效率方式大量使用,不進行深加工和回收利用,造成嚴重浪費。(3)雖然法律規定資源歸國家所有,資源有償占有和使用,但資源產權界定不清,所有權和使用權相混淆。產權虛置的問題是資源利用中短期行為及伴生的資源濫用的重要根源。 4.工業汙染的治理基本上停在末端治理的模式上,清潔生產的實施缺少強制力和約束力

目前我國對工業汙染主要采取“末端控制”,這壹被動的管理模式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給政府和企業帶來沈重負擔。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不能解決資源短缺和環境汙染的根本問題。因而有必要將清潔生產作為工業汙染防治的根本性策略。然而實踐證明,清潔生產在推行過程中明顯地表現為缺少規範與強制性,企業決定是否采用清潔技術主要取決於經濟考慮而非環境考慮;采取何種技術才能符合清潔生產的要求,也缺乏統壹的尺度;同時中小企業參與清潔生產需獲取信息、技術和財力來調節它們的生產,這又容易造成清潔生產實施的困難。

三 改進工業環境管理的對策

由於上述問題的存在,工業環境管理政策遠遠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了改善工業界的環境表現,達到預防汙染,提高環境質量的目的,筆者認為應主要采取以下對策:

1.完善各種法律法規制度,加大執法力度

首先,擴大環境管理範圍,確保執法力度的壹致性,使國有大中型企業和鄉鎮企業公平競爭,調動它們預防治理汙染的積極性。

其次,完善排汙收費制度,擴大排汙收費範圍,及時將放射性汙染物及其它汙染物的排放納入征收排汙費的範圍。改進收費依據,由濃度收費過渡到排放總量收費並采用多因子疊加收費取代單因子收費;提高排汙收費標準,保證它略高於治理設施的運行費用,這需要應用費用——有效性敏感分析,在不脫離技術經濟的可能性情況下,制定合理可行的收費等級。並且隨著經濟進壹步發展,相關條件具備時,根據各種排汙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實際損失,向排汙者征收全額費用。 再次,執法力度要大,方法要具體可行,執法部門要從嚴執法。對違反規定、造成汙染事故又不去積極治理且拒不交納罰款的企業,在勒令其停止施工後仍不執行的,應訴諸法律,追究企業責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責任。這方面應該借鑒“環保大國”德國的經驗。近年來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加強執法工作,因環境汙染而受到法律制裁的事例越來越多。比較典型的如:1998年9月,重慶市奉節康樂火電廠因造成重大環境汙染和破壞事故而受到了罰款5.3萬元,賠償9.8萬元的處分,其廠長徐萬華也被革職。政府通過加強執法能起到很好的教育和警示作用。同時,要堅決杜絕執法者在執法過程中的隨意和人為因素,這可以通過建立對環境行政的群眾監督制度,把企業排放物的量和排放物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會公布,使企業在接受各級政府和監督機構監督管理的同時,接受公眾的監督。全國第壹個《違反環保法規行政處分辦法》最近在山西出臺,這是該省為切實改變在查處環保違法問題時只罰民、不罰官的狀況采取的壹個重要措施。目前該辦法已在山西全面實施,全國環保總局最近決定在全國推廣山西這壹做法。

2.加強清潔生產的立法工作

禁止那些工藝已過時、汙染環境嚴重、浪費資源能源的生產工藝和行業;提倡推廣和采用具有高效、節能、減耗的清潔生產工藝並制定相應的推廣措施;鼓勵能明顯帶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清潔生產技術,措施包括獎勵、貸款有限、擴大生產優先審批等;強制和幫助那些因各種原因仍沿用已淘汰的輕效益重汙染的工藝技術的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采用新工藝。另外,要改進中國的信息基礎設施,包括通訊、決策支持系統和基礎數據庫等項內容,保證信息系統的通暢,使信息能方便、快捷、多渠道地輸送給公關和決策者,以促進清潔生產的推廣。 3.利用市場機制,采用各種經濟手段,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 今後,要逐步把各種環境資源和能源直接投入市場,依靠價格規律和供需關系調整資源價格,最終建立壹個可持續的環境資源和能源價格體系。逐步將環境代價納入成本,把資源的稀缺性表現為成本,把環境成本計入產品價格。這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從我國實際出發,研究探討壹些切實可行的環境成本內在化理論和方法,逐步推廣和實施環境內部化。我國的低環境標準實際上是壹種隱含的補貼,逐步提高環境標準是壹種比較可行的環境成本內在化方法和途徑。 在環境成本內部化的基礎上,研究和建立環境資源稅。企業的稅務負擔要從勞動和資本要素轉移到不可再生的資源的使用和治理各種汙染行為上來,即加大資源使用和汙染的稅收負擔,同時使更理想的生產要素——勞動和資本減輕同等

的稅收負擔,使總稅收負擔不變,只是改變各企業的內部成本結構。這樣,環境成本作為商品價格的壹部分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既能刺激企業為提高競爭優勢,降低成本,對少汙染技術的開發和資源節約型經濟的實現,又遵循了“汙染者負擔”和“使用者負擔”的原則,沒有過多地增加企業的負擔,因此可操作性強。 4.依靠科技進步,增加科技投入,從根本上解決工業的環境汙染問題 知識創新和科技進步已逐步成為現代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資本不足、資源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環境汙染問題最終要靠科技來解決,依靠科技進步,大力開發新材料、新能源,尋找緊缺資源的替代品。實踐證明,知識創新和科技進步可使幾年前人們還難以想象其利用價值的自然物成為今天寶貴的資源。因此,要加強科研部門對治理汙染技術和設備的研究與推廣;研究和開發能充分利用資源或能源的生產工藝,無廢或少廢的工業生產技術,對工業廢棄物回收利用技術等,如加快清潔生產工業技術的開發和利用;研究並廣泛應用工業生態學於工業生產,實現生態工業,達到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資源和減少負面的環境影響,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從而實現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 結束語

我國的工業化壹直伴隨著環境質量的迅速惡化,加強工業環境管理,提高工業界的環境表現已成為日益重要的問題。但是目前的環境管理政策已不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出現了西方國家所說的“政策失效”現象,所以迫切需要從實際出發采取上述切實可行的對策來改進工業環境管理,解決國內環境問題。

  • 上一篇:如何當好壹名合格稱職的財務人員之我見
  • 下一篇:廈門住房公積金繳納標準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