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深圳市人民政府的其他相關信息。

深圳市人民政府的其他相關信息。

撤銷市農林漁業局

2012年初,深圳市科工貿信委正式拆分,原農林漁業局撤銷,並入經貿信委。深圳成為第壹個沒有農業局的城市。

雖然沒有農村,沒有農民,但不代表沒有農業。深圳的農業從業者擔心,市民的糧食供應問題仍有待解決,所有農產品都是從外地供應。如遇冰雪等自然災害,可能面臨菜荒、米荒。

雖然深圳的農業為零,但農業在經濟發達城市中應該占據什麽樣的地位,是深圳這樣的大城市需要深思的大問題。

2004年,深圳啟動龍崗、寶安兩區城市化進程,兩區18個鎮、218個自然村全部改造為街道、社區。原來集體所有的土地轉變為國有土地,深圳最後27萬農民“洗腳下地”成為居民。深圳壹夜之間成為中國第壹個沒有農村和農民的城市。

雖然沒有農村,沒有農民,但不代表沒有農業。龍崗和寶安在全面城市化的時候,兩個地區的農業總產值仍然占GDP的2%,而農村勞動力基本消失,全部雇傭外來人員進行生產。此後,深圳農業產值比重不斷下降。到2011,深圳市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農業比重為零,深圳成為全國首個“無農”城市。

雖然第壹產業比重在統計上是零,但並不代表深圳完全沒有農業,深圳仍然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花卉、漁業等產業。深圳市統計局負責人表示,2011年深圳第壹產業增加值只有5.07億元,而“深圳GDP總量增加了。相比之下,農業、林業和漁業所占的比例實在太小”。

2011,深圳經濟比重中農業等第壹產業連0.05都達不到,所以在統計數據中顯示為零。而且2011,深圳第壹產業呈現-22.3%的增速,說明深圳農業等第壹產業明顯處於萎縮狀態。

2011深圳農業部門以深圳沒有農民為由拒絕參加廣東省第二屆農民運動會,引發社會各界廣泛爭論。有人認為,深圳取消戶籍“農民”並不意味著深圳完全沒有農民。其實深圳還是有本地人從事農業生產的。比如南山區的蛇口村,現在還是純漁家村。

在這場關於“深圳有沒有農民”的爭論中,有人質疑既然深圳沒有農民,為什麽要保留農業部門?

幾個月後,深圳市農業部門真的被撤銷了。

事實上,深圳各區農業部門在2011上半年相繼被裁撤。2011 04月19日,龍崗區根據《深圳市龍崗區黨政機構改革方案》要求,將黨政部門減少至25個,農林漁業局成為此次改革中唯壹被裁撤的部門。

龍崗區農林漁業局(海洋局)撤銷後,原林業部門劃歸城管部門,農業部門和海洋部門劃歸新成立的龍崗區經濟促進局。寶安區等地的農業部門也相繼被撤銷。記者在寶安區官網上看到,經濟促進局的總體介紹中提到,將原寶安區農林漁業局(海洋局)的種植業、畜牧獸醫業、漁業、海洋管理等職責劃入新成立的經濟促進局。

深圳級別的農業板塊壹直保持到2011結束,但終於成為歷史。深圳市政府於201112+210發文,正式撤銷深圳市農漁局。將原市農漁業局(市海洋局)承擔的農業、畜牧獸醫業、漁業和海洋經濟管理職責劃入新成立的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將原市農漁業局(市海洋局)承擔的海洋規劃、海洋資源管理、海洋環境保護職責和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職責分別劃入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市場監督管理局。

對於此次調整,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長陳應春表示,這是壹次“大膽的探索”,在相關制度上有所創新和突破。陳應春還強調,深市基本沒有農業生產任務,大部分農產品由市外生產供應,因此農業與商業流通服務的關系更為密切。將原農業部門的農業管理職責和原工商部門的工商流通服務業管理職責整合到市經貿信息委,有利於加強產業整體推進,在全國率先實現壹二三產業統壹管理。

作為壹名改革派人士,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深圳市農漁局原負責人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深圳農業長遠發展的戰略考慮,農業並入經貿委有利於深圳農業的產業化、科技化和現代化。這種調整不僅不會限制深圳的農業,反而會加快深圳農業特別是農業產業的發展。

該負責人強調,取消農業局絕對不是因為農業占GDP比重太小。在統計局的統計口徑中,有些農業與工業、農業與服務業交叉的領域,是不算農業對GDP的貢獻的,比如農產品物流、生豬屠宰、化肥、生物農藥研發和生產等等。

深圳不僅有自己的農業科技園區,以生物育種為代表的科研項目也處於全國領先水平。“並不是弱勢農業進行機構合並,機構調整本身也是為了促進農業的發展”,這位負責人說。

深圳市科工貿信息委員會分為兩個部分

經過兩年多的合並,深圳科貿行業再次“分家”!2012 2月10日上午,深圳市舉行科技創新委員會和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掛牌儀式。這標誌著科工貿委員會正式撤銷,新機構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其中,科技創新委引入了“科技+創新”的概念,開創了全國先河。

政府部門的總數保持不變。

2012 2月10日上午8: 30,機構掛牌儀式正式開始。科技部副部長陳曉雅,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戎,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許勤,深圳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戴北芳,與科工貿信委全體工作人員共同見證了市經貿和信息化委員會、科技創新委員會的成立。市領導李華南、陳彪、王出席儀式。

深圳市副市長陳標宣布了新機構的職能調整:市科技創新委掛出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牌子,承擔科技行政管理、高新技術企業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服務職責,以及此前由市科協承擔的科技成果評審和科技創新獎評審工作。市經貿信息委承擔工業、經貿、信息化職責。

根據分工調整,將原農漁業局(市海洋局)承擔的農業、畜牧獸醫業、漁業、海洋經濟管理職責劃入市經貿信息委,其他職能分別劃入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海洋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不再保留市科學技術工業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市農業漁業局。

王戎說,這次調整是2009年政府機構改革的深化。他對科工貿信委兩年多來的工作表示滿意,稱“總體運行良好,關系不斷理順,服務企業和民生的功能進壹步完善,取得積極成效。”他說,當年的大部制改革整合了事業單位,從46個到31個。雖然這次設立了兩個部門,但由於兩個部門同時撤銷,機構和人員數量保持不變。

領導班子還有1加12人選。

隨後,戴北芳宣布了新的領導人選。南都記者註意到,雖然新機構職能分化後,原科工貿信委因部門過多、機構龐大而形成的產業“巨無霸”現象不復存在,但仍存在“1加12對”的現象。如市經貿信息化委,以郭利民為“壹把手”,有5名副主任,1名黨委專職書記,3名下屬事業單位主任、黨組成員,3名副巡視員,12名副局級幹部。但科技創新委員會成員相對較少。陸健為科技創新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下設2名副主任和2名副巡視員。

據記者了解,文體旅遊局、衛健委等部門共有12多名副局級幹部,市經信委的領導幹部數量並不是全市最多的。但由於經貿和信息化職能,農林漁業局和海洋局部分職能的整合,仍承擔著重要的經濟職能。

王戎說,深圳市經濟貿易信息委員會是三產管理的專職部門。希望今後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上下功夫,與科技創新委、發展改革委形成合力,在現有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聯席會議制度下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科技創新委員會介紹創新意念

科技部副部長陳曉雅對這壹新機構的成立表示祝賀,他說,深圳壹直以自主創新和改革開放為特色。當前,我國發展進入關鍵時期,迫切要求我們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圳市委市政府成立的科技創新委員會是全國首創。相信深圳會進壹步加強創新與科技的融合,科技與產業的互動,創新生態圈會進壹步完善。

杜南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國內科技主管部門大多以“科技”命名,將“科技+創新”兩大要素整合到壹個政府部門的確實不多見。深圳市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教授認為,這是壹個城市全新理念的體現,被註入到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中,凸顯了深圳的特色。另壹方面,從提升深圳質量的角度,也說明深圳迫切需要通過創新實現增長,實現產業結構調整。

不過,郭萬達也提出,雖然“創新”的理念是好的,但如何在實際政府工作中落實,仍需進壹步細化,否則很可能難以實現。他認為,可以完善政府的績效評估機制,將“創新”的結果和效果進行細化和量化,制定更具體的指標來評估創新的效果,從而提升創新的積極性。

記者筆記

科技創新的出路在哪裏

時隔兩年多,深圳科技的單獨主管部門——科技創新委員會再次“東山再起”。雖然有了新名字,但這個結果還是讓人想起了2010的科技信息局,真是“年年相似”。

但也很明顯“每年都不壹樣。”近兩年,深圳由原來的四大支柱產業支撐的年輕城市,發展成為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對城市經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深圳的科技結構、科技人才、科技產業已經和2010年有了本質的不同。光啟研究院成立,華大基因科技成果,中科院先進技術研究院重大項目...這些都說明深圳的科技創新還在繼續。因為深圳壹直保留著自己的特色:創新是由市場驅動的,企業是創新的主體。

但過去的弊端依然存在,原創科技和基礎科技研究不足,科研機構太少,源動力不足,“壹條腿走路”的弊端沒有得到改善。缺乏獨立的權威後,改善弊病的動力明顯消退。這兩年科技界人士反映比較多的是,由於缺少局級主管部門,壹些專項和項目拿不下來,企業也不知道怎麽接近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這壹切都說明,未來的科技創新任用任重道遠。正如深圳市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所說,從政府的宏觀角度出發,整合創新資源,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創新條件,是政府的責任。另外,在源頭創新、基礎研究、科學發現方面壹直是深圳的軟肋,企業承受不起。政府應利用深港科技合作優勢,進而利用全球科技資源吸引全球科技人才到深圳,彌補人才不足,進而提升基礎研究能力,這將是深圳未來實現科技創新“兩條路”發展的新方向。深圳,又名鵬城,是廣東省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全國四大壹線城市之壹,中國(華南)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國際海空樞紐和外貿口岸,全國重要的經濟金融中心。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壹,經濟總量2012位居中國大陸第四。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建立的第壹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也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國際門戶。已發展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是中國南方重要的高科技R&D和制造業基地。

深圳是中國南方的沿海城市,位於珠江口東岸,與香港壹水之隔。市界擁有中國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是中國重要的陸海空交通樞紐城市,其中皇崗口岸實行24小時通關。

深圳於2065年8月舉辦了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10年8月,國務院批準的《深圳市總體規劃(2010-2020)》將深圳確定為中國經濟特區、國家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分工演進1979年3月,國務院撤銷寶安縣,設立深圳市。

1982,恢復寶安縣建制,劃歸深圳市管轄。

1992年,寶安縣再次撤銷,劃入深圳市轄區。到目前為止,深圳轄寶安、龍崗、南山、福田、羅湖,其中羅湖、福田、南山為經濟特區,龍崗、寶安為非特區,“特區”與“非特區”以“二線關”劃分。

1998年3月,以沙頭角為中心的區域脫離羅湖區,設立鹽田區,仍在特區範圍內。

2007年5月31日,光明新區成立,轄龔銘和光明街道,位於深圳西部。

2009年6月30日,為促進以大工業區為中心的東部地區整體發展,促進全市協調發展,全面提高城市化水平,深圳市委市政府將原深圳工業區與龍崗區坪山街道、坑梓街道整合為坪山新區。

20111 2月30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寶安、龍崗新增龍華新區、大鵬新區兩個功能區。

2012,65438+10月,1,廣東省政府領導深圳市設立汕尾市深山區。2011年2月28日,深圳(汕尾)神山新區正式成立,新成立的神山新區包括後門、小莫、赤石三區。深山新區位於汕尾市西部,東臨惠州淡水,西接汕尾市、汕頭市,北鄰東莞。總面積463平方公裏,規劃控制面積約200平方公裏。2010年末常住人口12000人,其中戶籍人口11400人。下轄西門、小莫、鵝埠、赤石4個辦事處,36個社區工作站,10多個社區居委會。具有區位、產業、商業、文化、生態五大發展優勢。就這樣,壹個新縣城在汕尾的土地下發展起來,在深圳的哺育下成長起來。特別是在土地利用方面,深圳市、汕尾市的土地管理是行政管理模式。轄區概況深圳有6個行政區和4個新區,57個街道,790個居委會。2010自1年7月起,深圳經濟特區範圍擴大至全市。種類

名字

面積(平方公裏)

居民

登記人口

非家庭人口

郵政編碼行政區域

福田區

78.8

133.05

73.02

60.03

518000

羅湖區

78.36

93.64

50.62

43.02

518001

南山區

182

110.85

61.60

49.25

518000

鹽田區

72.63

21.26

5.05

16.21

518000

寶安區

733

268.44

34.96

233.49

518101

龍崗區

385.94

192.69

35.61

157.07

518116絲帶

光明新區

156.1

49.18

5.73

43.45

518107

龍華新區

175.58

140.86

13.08

127.79

518109

坪山新區

168

31.68

3.89

27.79

518118

大鵬新區

294 .18

13.09

4.05

9.04

518116總計1991.64

1054.74

287.62

767.13

  • 上一篇:系統與數字化轉型之壹: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進行業務數字化。
  • 下一篇:石家莊現在可以新開網吧嗎?誰知道天元小區有更大的房子出租?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