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雌鼠生於農歷四月初八,雄鼠生於四月。

雌鼠生於農歷四月初八,雄鼠生於四月。

謝衍出生於農歷四月初八,屬鼠。

不久前,在中國現代古生物學百年之際,甘肅馬家園遺址入選“百年考古百大發現”。

馬家園遺址是壹個包含戰國時期文物和坑、墓的大型遺址,這在以往的考古發現中是沒有的。為研究西戎文化和戰國秦戎關系提供了重要資料,也揭開了西戎族群的神秘面紗。

馬家塬位於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自治縣和睦鄉桃園村北壹個叫馬家塬的丘陵農田裏。2006年8月初的壹天,壹場盜墓事件打破了這裏的寧靜,馬家園遺址的田野考古工作持續了15年。今天,世人能對西戎文化有更具體的了解,正是因為有這樣壹群活在風中,睡在默默無聞的文物工作者。

馬家塬背靠馬家塬山梁,左右兩邊是托家梁和毛家梁。墓葬分布在半山腰的平緩地帶,就像坐在太師椅上壹樣。

M16墓主人和屍體裝飾

發現起源

“張家川有三座墳墓。據現場勘查,發現有馬骨、弓帽、漆皮、瑪瑙珠等遺物。該縣還查封了壹批文物。我們已經申請了挖掘許可證。妳和老周去現場指導張家川縣博物館,和他們壹起清理墓葬。我正忙著手頭的工作,馬上就到。抓緊時間,爭取三個月搞定,回來還有其他工作任務。”2006年8月初的壹天,時任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馬家園考古項目負責人的王輝這樣告訴我和周光基。

我接到工作分配的那天,距離女兒出生不到兩個月。那天晚上,我看著她熟睡的臉,心想:我想這個小家夥連我的樣子都沒記下吧?但是,三個月很快就過去了,等發掘工作結束,我會回來,覺得對不起她。然而,誰能想到,馬家園遺址的田野考古工作從2006年持續到2022年,歷時15年。

2006年8月8日,我隨周光基老師和張家川縣、博物館進入考古現場,開始了馬家園三座墓葬的搶救性發掘清理工作。根據發掘的先後順序,我們將三座墓葬分別編號為M1、M2和M3。

馬家園位於張家川自治縣和睦鄉桃園村北壹個叫“馬家園”的丘陵農田裏。因為地理位置偏遠,以前很少有其他村的人來過。村裏人聽說是“挖寶人”派來的,都很好奇,爭相告訴對方。幾乎所有的村民都聚集在工地上,就像壹場盛會,他們把工地圍在警戒線之外。對於從事野外挖掘8年的我來說,這種情況已經司空見慣。對於有著“甘肅考古鐵鍬之壹”美譽的周光基來說,更是家常便飯,難以預料。他能夠帶著我縣博物館給村民們宣講,維持現場秩序,要求村民們註意安全。

清理墳墓

發掘壹座墓葬,首先要找到並確定墓坑開口的層位和範圍。在尋找M1洞口的過程中,有了壹個意外的發現:洞口還沒有找到,但在現代地表下約1米深處,出土了5個馬頭。馬頭的吻部朝東,俯臥,馬的蹄骨放在兩側。他們之間的距離南北約7米,東西約3米,像兩匹馬向東行進。

墓口被發現在馬頭下不深的地方。原來這些馬頭是放在墓口面上,埋在墓周圍的。這說明古墓的原始表面並沒有被。經驗豐富的周老師建議,開面應該還有其他遺跡。有了這個推測,我們擴大了曝光面積。如周老師所料,在墓門西北角以北5米處發現壹堆牛羊頭骨及其蹄骨,面積約2米。我數了壹下,有22個人之多,應該是墓主人特殊活動留下的。

村民的好奇其實是想看看挖到了什麽寶藏。發掘持續了壹個星期後,當他們看到我們在墓中壹層壹層地慢慢清理墓填,沒有新的東西出土時,他們的好奇心似乎受到了打擊。他們開玩笑地說我們“混日子”(隴東話就是混日子,懶,工作效率不高),在他們的說教和勸說下,憤然分手,隨後幾天才三三兩兩地分手。我心想:村民的熱情這麽快就過去了嗎?!近年來,壹些人受到網絡和熱播劇的影響。說到考古,他們的反應之壹就是“吹燈”“盜墓筆記”“煉古城”。人們常常把考古與神秘、探險和挖掘寶藏聯系在壹起。其實考古是壹門嚴謹的科學,對於調查、發掘、文物保護、整理等都有成熟的理論和科學、規範、完整的程序。考古學是壹門冷門學科。人們覺得考古很高大上,但如果要把它當成事業,當成終身事業,很多人都敬而遠之,因為它讓人覺得貧窮、辛苦,而且往往很孤獨。

村民們的好奇心已經被我們這些“二流子”沖淡了,我們的發掘工作才剛剛開始。找到三個墓穴的開口後,我們會同時清理每個墓穴中的填充物。

M1挖掘現場。我想:“在沒有大型挖掘機械的戰國時期,為墓葬而建墓的狀態和我們現在清理墓葬的方式大致相同。”在清理臺階的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證據,每級臺階左右兩側推鏟泥土的地方確實比臺階面其他地方低,這是當時人在出土時留下的痕跡。"

在M1的發掘過程中,墓內的填土是沿著墓西端的臺階逐漸清理下來的。這壹時期出土了兩個牛頭骨及其蹄骨,牛頭周圍還出土了四個蒜頭狀的小鐵罐(根據後來的發現和研究,應該是牛角套)。

考古在M1號墓中出土了牛頭。我在左邊,時任張家川縣博物館副館長的蘇引華,右邊是張家川縣博物館館長馬明遠。

發現馬車

M1號墓的填充物發掘到現在地表下8米左右的時候,在墓東端的南位置,我清理出了壹個塌陷的漆皮,東西向,寬約6厘米。壹開始我判斷是壹根彩繪木棍。在發掘馬家園之前,我還清理了其他地區的壹些古墓。我的發掘經驗告訴我,遺物要麽水平放置,要麽有壹定角度,只要從這個角度向下清理,就能揭開。但是當我繼續沿著這個漆皮清理的時候,我發現它是彎曲的,東西兩端不停的往填充物裏鉆。我困惑地教周先生。他指揮挖掘工人先把遺跡周圍的填土挖下來,然後小心翼翼地把包裹在遺跡周圍的填土去掉。手鏟在手中輕輕飄動,壹個輪子的上部漸漸映入眼簾。周老師瀟灑地把手伸進土裏,拍拍手上的土,對我說:“我們要有大發現了!這是車輪,下面應該有完整的車廂,妳要仔細清理!”-偉大的發現!馬車!我興奮又惶恐地歡呼。我們及時向單位匯報了這壹發現。時任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楊惠福、副所長王輝多次與相關專家實地考察。在此期間,我的興奮之情不減。每次到了午飯時間,我都不願意從墳墓裏出來。為此,周老師還善意地、戲謔地批評我:妳要像工作壹樣註意身體!人是鐵,飯是鋼,吃飽了就好好幹!我心想:我怕我遲到,耽誤大家吃飯吧?當然這是個笑話,但是我們考古現場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在發掘人員到位之前不開飯。原因如下:壹是挖掘工人勞動強度更大,最辛苦,享有吃飯優先權;第二,考古隊是同壹個戰壕的兄弟,要時刻保持步調壹致,互相關心,互相照顧。

考古遺址

M3-1汽車側板裝飾室內清潔現場

隨著發掘的不斷進行,我們清理出了埋藏在M1和M3垂直洞穴中的四輛馬車。以埋藏在M3垂直洞穴中的車輛為例:它們從東到西形成壹個線性隊列,向東行駛。東邊的車飾最復雜,後面的車飾壹個個遞減。壹種汽車,是在木質車體表面彩繪圖案的基礎上,在車廂外側飾以銅制方形鏤空飾品,在車輪表面飾以銅制三角形鏤空飾品。第二輛車是兩邊都有Er面的車。我曾戲謔地對遊人說:這是夏日裏的壹輛酷車,車友們可以把胳膊擱在er的臉上,自得其樂,飽覽國家的大好河山。第三輛車只在車身表面噴漆,看不到其他金屬裝飾。壹個是和第三輛車壹樣的造型,都是圓角方車和高欄車。第四輛車的車廂最小,呈圓形,表面沒有任何裝飾。四輛車都是單軸雙輪車廂。

趙武成老師畫的M14-1汽車復原效果圖。

M3四號車(豎洞第三輛車)的回收效果圖是趙武成老師畫的。

墳墓形狀

考古發掘首先要有調查、研究、預測和規劃,才能有的放矢。因為這次發掘是壹次搶救性清理,盜洞是打在墓上的,所以發掘前沒有進行常規勘探,那麽問題來了:墓主人葬在哪裏?古墓結構到底是怎樣的?這個問題我和周光基老師討論過很多次。

當豎洞填得差不多清到底的時候,豎洞北壁豎起的木板來了——“穴墓!毫無疑問!”我興奮地對周老師說。既然是洞穴墓,考慮到發掘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就要從洞穴上方往下挖,把洞穴頂部的土全部挖走——這項工作在考古學上叫做“大頂揭”。但是從哪個位置,朝哪個方向呢?成了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據已經進入M1被盜洞穴的和睦鄉主任李成軍回憶,地表竊賊垂直到達被盜洞穴底部約七八米,然後向兩個方向水平挖掘,壹個向北,但在不遠處結束;壹個往西走,挖了壹個很深的洞,被偷的洞不高。人們不得不圍著腰部行走,越往深處,空間變得越窄。考慮到人身安全,他們沒有再進去。

壹天晚上,周老師盤腿坐在他住的床上,手裏拿著紙和筆,我們壹起商量怎麽揭開蓋子。根據李導演的描述,周先生寫到了墓葬結構的可能性。那壹刻,我覺得我們陷入了壹個永恒的謎團:整個垂直的洞穴是東西向的,西端是壹個階梯狀的墓道,東端靠近底部,坑裏埋著四節車廂,墓坑北壁底部的東端蓋著門板,所以洞穴應該是從這裏向北挖的。但根據李主任的描述,還有壹種可能:洞穴的方向也是東西向的,所以墓葬的結構可能是洞穴和豎洞平行排列,中間有土墻。即使是有30多年考古經驗、見多識廣的周先生,也沒見過這種結構的墓葬。我猜的很開心,但是從力學角度來說,這種結構不合理,容易倒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大揭頂”前夕,我和周先生商定了揭頂方案:先將垂直洞口北壁平行3米的垂直洞東壁、西壁延長線向北擴大,揭頂至找到洞頂,再縮小範圍。

在擴方揭頂的過程中,離豎穴底部約4米處出現了壹條南北向的深褐色墓穴填充帶。我知道洞頂會出來的!在隨後的開挖中,我們根據裸露洞室的方向和範圍,及時縮小了擴大面積,大大減少了開挖量和人工。1個多月後,壹個前所未見的新墓室形制在我們的手鏟下逐漸清晰:墓室豎洞開口平面近梯形,西端為9個高低寬窄不壹的臺階,豎洞東端方坑底部埋有4節車廂。墓室位於豎穴北壁的下東端,垂直於豎穴北壁向北挖掘,形成洞窟。洞窟分為前後兩個室,前室為長方形,東西兩側壁下有9個柱洞。柱孔中的豎木柱用來支撐類似墓頂梁架的棚木。令人驚嘆的是,1輛車被埋在前廳,豪華的裝修令人驚嘆。車身表面用金、銀、金、銀、鐵、瑪瑙等貴重材料裝飾,裝飾覆蓋率接近100%,使整個車身幾乎看不出來。但由於洞頂坍塌,加上盜墓賊的肆意破壞,汽車受損嚴重。後室是長方形的,墓主人應該葬在裏面。估計是墓主人為葬禮而盛裝,陪葬品珍貴豐富,所以對墓元素進行了洗劫。

M16號墓全景。該墓未被發掘,其結構與M1相似,車輛擺放位置和排列順序與M1基本相同,可作為參考。我們把這種墓命名為“階丘豎穴土坑偏穴墓”。

文化屬性

張家川縣地處中國腹地,受東南和西南季風影響,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短冬長,降水豐富。11開頭的馬家院,早已銀裝素裹,墓如冰洞。從家裏帶的衣服冷指數急劇下降。我壹邊催促家人讓同事盡快帶厚壹點的棉衣,壹邊把衣服全部穿在身上,抱著壹個裝滿熱水的醫用鹽瓶下到墓穴裏,但是這個保暖裝備實在是無效,不到半個小時就冰涼了。

M3出土秦代文化因素中的銅繭形壺

天氣寒冷,但工作的心情卻是緊張的,考古的疑問此起彼伏:如此特殊的墓葬形制、如此豪華裝飾的陪葬車輛、精致多樣的陪葬品的主人是誰?這些人是什麽樣的族群,他們的文化特征是什麽?

出土貼有金銀的鐵矛

出土的藍釉陶杯

判斷壹個遺址的考古文化屬性,需要綜合分析多項條件,出土文物的鑒定是條件之壹。

20世紀30年代,蘇先生在寶雞鬥雞臺遺址發掘出“鏟腳”,這是對秦俑文化的第壹次研究。20世紀80年代,該校考古系趙化成先生首先將毛家坪遺址出土的兩類文化遺存分為“西周秦文化遺存(A組遺存)”和“具有紅棕色陶魏帶砂特征的B組遺存(西戎文化遺存)”。

西戎文化用沙和褐色陶器鏟腳

2006年下半年,他和正在大學任教的鄭偉先生帶著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的學生到澧縣大堡子山遺址進行田野發掘實習。澧縣距離張家川近5個小時的車程。有壹天,在因雨停工的幕間休息時,他不辭辛苦地帶著學生們,租了壹輛車去參觀馬家園。其中壹名日本留學生看到如此豪華的陵墓,非常激動,竟然安靜地躺在墓主人打掃的洞穴地面上,引來壹陣笑聲。調研期間,趙華成先生、王輝主任和鄭偉老師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根據馬家園墓出土的砂混棕陶鏟腳、砂混紅棕色陶單耳罐、大角羊形銅車飾、青銅鼎、銅繭形壺、馬車等文物,鑒定為秦人保管的“西戎文物”。

2006年發掘遺址研討會,當時的辦公條件就是這麽壹個帳篷。

古代文獻中關於西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到西周時期。所謂西戎,是先秦時期西北地區周秦文化分布區周邊少數人的統稱,並非特指。“西戎文化”是指西戎在歷史上留下的文化遺存。西戎種姓眾多,其物質文化遺存的面貌也多種多樣,很難用某壹種考古文化來概括。西戎文化其實涵蓋了很多考古文化。西戎文化的考古遺存主要指商代和西周時期的瓦文化、新店文化和加賀文化,以及在甘肅、寧夏地區和陜北發現的東周西戎文化。其中與周秦文化有關,即從商代壹直延續到戰國的甘肅東部、陜北、寧夏南部的東周時期的瓦文化和西戎及相關遺存。由於史書中關於西戎的記載較為簡單,盡管長期以來史學界進行了大量的梳理和考證,但對其家族和文化的認識仍然十分模糊。

M3墓出土的帶有歐亞草原遊牧文化風格的銀角羊形車飾。

M3墓隨葬車上出土的具有歐亞草原遊牧文化風格的金虎形車飾

馬家院考古發掘取得初步成果後,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冬季,時任副局長童、時任甘肅省委副書記在局長楊惠福、副局長王輝陪同下,親臨現場檢查指導工作。

在王輝副主任的帶領下,我們繼續驗證這個遺址的文化屬性。向專家請教是中國考古界的優良傳統。據說馬家園有重大發現。徐光基、新、焦南風、奎、恩、...國內眾多考古學家紛紛趕來,他們對遺址的文化屬性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對下壹步的考古工作提出了建議。

保護修復後的M3-1號車的車內和擋泥板裝飾。

參與評選

2007年4月8日,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享有考古界奧斯卡美譽的“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2006年,在中國各地進行的合法考古發掘、調查等項目均有資格參加評審。此前,24個較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學科新內容、新知識的考古項目,經過《中國文物報》刊登和專家評審,入圍終評。來自中國考古界各行各業的英雄(考古項目負責人)帶著他們的考古項目聚集在首都,向專家和公眾展示他們的考古發現。最終,馬家園戰國西戎從眾多參賽考古項目中脫穎而出,被評為“2006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是我有生以來第壹次參加如此盛大的考古會議。我如饑似渴地聽著項目負責人的報告,記錄著黃經略、嚴文明、張中培等考古專家的點評——多麽大的學術洗禮啊!隨後,被譽為中國考古學最高獎的田野考古獎於6月9日165438揭曉,馬家園遺址考古項目榮獲“2006-2007田野考古獎三等獎”。2022年6月65438+10月65438+10月8日,在中國現代古生物百年之際,馬家園遺址入選“百年考古百大發現”。迄今為止,馬家園遺址及其出土文物所反映的西戎文化在國內外引起了持續而巨大的反響。

附言

16年後的今天,回憶往事,想起已故周光基老師的音容笑貌,盜墓和清理車皮的艱難。副館長郭誌遠已經五十多歲了,剛參加工作的趙仍然不顧酷暑嚴寒,徹夜堅守在工地上保護文物安全。馬明遠主任工作細心,生活上經常為我和周老師改善夥食。馬老師每天開65438+。

今天,我們可以對西戎文化有更具體的了解,因為有這樣壹群默默無聞的文物工作者,正是他們的齊心協力揭開了西戎族群神秘的面紗,而這只是面紗的壹角,還需要更多的有誌之士為之不懈努力。馬家園遺址的發掘也是我人生中的壹大亮點。

(本文單位為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表時修改了標題。)

責任編輯:李梅

校對:張

以上是關於農歷四月初八,關於考古的分享。看完農歷四月出生的鼠,希望這對大家有幫助!

  • 上一篇:適用的解釋及造句
  • 下一篇:稅控機有什麽用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