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稅收的經濟效益有哪些?

稅收的經濟效益有哪些?

“條條變革通經濟,筆筆算帳靠財務”,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為增收節支、開源節流絞盡腦汁,、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整體素質、不斷探索開拓電力市場的新路子等等。隨著改革的力度加大,國家稅收政策的調控,俗話說:“愚者逃稅、蠢者偷稅、智者避稅、高者籌劃,稅收籌劃工作,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是越來越大. 下面我就從壹些實例中來談談稅收籌劃的重要性。

壹、把握稅收政策脈搏,合理籌劃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

稅收籌劃,主要是通過事先合法的選擇安排有關的經濟活動,以達到合法、合理避稅,減輕企業稅負、實現企業收益的最大化。如何充分利用好稅收政策法規資源,發展和壯大企業的實力,通過合理避稅來最大限度的減少稅收成本,謀求合法的經濟利益,應該是我們所關註的問題。

還是從我單位處理的壹項固定資產談起吧。為了盤活資金,我單位的壹棟老辦公大樓準備處理,已經同壹單位談妥,對方出價300萬元.在怎樣進行處理這個問題上,局領導召開了幾次會議,就銷售或長期出租展開了壹番籌劃:若長期租賃,租金是300萬,(到期無償歸承租方)、涉及的稅金有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營業稅、城建與附加、印花稅合計就負擔的稅負是17.5%,需要負擔的稅費是53.1萬元,帳務處理如下

(1)借:銀行存款 3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300

(2)借:其他業務成本 16.2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15

應交稅費-城建附加稅 1.2

(3)借:生產成本-供電成本-費用 36.9

貸:應交稅費-應交房產稅 36

應交稅費-土地使用稅 0.6

銀行存款-印花稅 0.3

如果直接出售300萬,該樓原值是500萬累計折舊260萬:所涉及的稅負有營業稅、城建附加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作分錄如下:

(1)借:固定資產清理 240

累計折舊 260

貸:固定資產 500

(2)借:銀行存款: 3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300

(3)借:固定資產清理16.2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及附加稅 16.2

(4)借:固定資產清理 43.8

貸:營業外收入 43.8

(5)借:固定資產清理 13

貸:應交稅費-土地增值稅 13

(6)借:固定資產清理 0.15

貸:銀行存款-印花稅 0.15

合計應負擔的稅費是29.35萬元。從以上計算結果可以看出,不管是從資金的使用還是從稅收的負擔上,出售的方案會給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但要做大量的工作,手續相當麻煩,如:舊房及建築物的評估價值,按規定須由政府批準設立的房地產評估機構根據重置成本評估價格,評估的價格必須報當地稅務機關確認,並在轉讓房地產合同簽訂後的七日內,到房地產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並向稅務機關提交房屋及建築物產權、土地使用證書、土地轉讓、房產買賣合同、房地產評估報告及其他與轉讓本房地產有關的資料。通過以上對比分析,我局在此項交易中合理節稅23.75萬元。

偷稅、漏稅慣用伎倆是“大頭小尾”、“移花接木”、“瞞天過海”等花招,為廣大納稅人所不齒,也是稅法所不容,合理避稅與此相比有本質的區別,偷稅、漏稅是指納稅人違反稅收政策法規規定,故意逃避納稅義務的行為,是壹種違法甚至犯罪的行為。而稅收籌劃是納稅人在稅收法律允許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稅收政策法規做文章,以達到減輕或消除稅收負擔,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行為,是現代企業管理所倡導的行為。從行為發生的時間看,偷稅、漏稅是在應稅行為發生以後所進行的,是對已確立的納稅義務予以隱瞞、造假、遺漏和故意延誤,具有事後性和欺詐性特征,而稅收籌劃是納稅義務發生之前所作的經營、投資、理財的事先籌劃與安排,具有事前籌劃性特征。稅收籌劃是壹種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得到國家鼓勵的經濟行為,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正當經營手段,是以稅法為準繩的基礎上,進行的壹種合理、合情、合法的行為,這才是納稅者應有的素質與技巧。

二、稅收籌劃是降低企業稅收風險的有效途徑

首先,從2006年增值稅的檢查中說起,我縣國稅局提出,我單位增值稅的稅負低於其他縣,他們從收入、成本、線損都沒有查出影響增值稅的原因,最後,他們決定:對我局關於增值稅稅負低的問題,實行增值稅評估,征得國稅局機關的同意,我提出我們自己查原因,我從查資料、實地調查、詢問中了解到影響稅負的主要原因:我縣的躉售電價高於其他縣,而農業用電量占的比例很大,工業發展非常緩慢,這主要是二化、味精廠兩個大廠均處於停產與半停產狀態,本次調價中,居民生活用電沒漲,而其他幾項均調增0.044元,電費收入並不大,所以,在相同電量的前提下,銷售收入相對較低,購電成本較高,由此產生的稅負也較低。稅務機關又提到:我們主營業務收入中的壹筆收入340萬元未交稅,讓我們補交增值稅57.8萬元,並準備對我們進行壹倍的罰款,該收入是省公司返還的農網還貸收入,我們請示市供電公司和省電力公司,按規定不應該交稅,,但縣國稅局執意讓拿出文件來,經過多方查閱資料,最後,才知道在作賬時出了點失誤,上級主管部門讓記入主營業務收入是錯誤的,該筆收入應記入補貼收入,(電業部門的補貼收入包括:財政返還的增值稅與還貸收入)屬於會計處理的技術性失誤。通過與稅務部門協調,該筆收入調整到補貼收入-返還農網還貸收入,避免了近百萬元的支出。從以上分析說明同壹筆業務,不同的財務處理方法,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合理的納稅籌劃是降低財務風險的有效途徑之壹。

其次,從處置積壓存貨的審批問題上談起,我單位有壹批長期積壓造成貶值的材料,賬面價值50萬元,經估算變賣價值20萬元(不含稅),如果處置將形成30萬元的損失,該損失稅前扣除是否需要稅務機關審批,在這個問題上,我又查閱了資料,咨詢了稅務機關,根據《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和國家稅務總局令(2005)13號第六條規定,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在銷售、轉讓、變賣資產發生的財產損失,各項存貨發生的正常損耗以及固定資產在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報廢清理發生的財產損失,應在有關財產損失實際發生當期中扣除,也就是說該筆業務符合該條規定,處置變賣資產形成的損失不用審批,只需報稅務機關備案後,納稅人就可以自行申報扣除,所以我們排除了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人為的管理責任,並在稅務機關備案後處置了該項資產。如果不通過調查,盲目地依附於稅務機關,經過審批了,就會按照非正常損失處理,就應當進行進項稅轉出5.1萬元(30*17%),實際缺失35.1萬元,變賣該批存貨需繳增值稅3.4萬元(20*.17%)合計就交納增值稅8.5萬元;如果不用審批的情況下,也就是壹筆正常的銷售業務,購買該批存貨包含的進項稅額就不用轉出了,只需交納變賣該批存貨的增值稅3.4萬元,從損失的最終反映看,影響利潤5.1萬元。進行合理避稅,應該以現行稅法及相關法律為依據,要在熟知稅法的前提下,利用稅制構成要素的稅負彈性進行合理避稅,選擇最優的納稅方案。合理避稅的最基本原則或最基本特征是符合稅法或者不違反稅法,這是區別於偷、逃、欠、抗、騙稅的關鍵。

從以上兩例可以得出,稅收籌劃是利用稅收政策與經濟適應程度的不斷變化,減輕企業稅收負擔,使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財務管理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算算賬,納稅多少也不是稅務機關讓交多少稅就交少稅,而需要我們用腦子、用知識、用智慧去管理,去籌劃。

三、從稅法與會計制度的差異談納稅籌劃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不同會計政策選擇下的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會形成稅負不同的納稅方案。企業稅收籌劃的目標是減輕稅收負擔,爭取稅後利潤最大化。

首先,從資產減值準備項目進行籌劃: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第二十條的規定,按照相關的準則與會計規範,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對各項資產進行全面檢查,並合理地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就以壞賬準備金為例來談談遲延納稅的好處:

例如:某供電企業2007年末應收款項借方余額為1200萬元,同時在2007年2月發生壞賬損失2萬元,經有關稅務機關批準同意核銷;2007年9月收回已確認的壞賬損失1萬元。假設所得稅率為33%,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

企業會計上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地確定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即可按應收款余額的百分比計提,也可采用賬齡分析法,還可以選用銷貨百分比法。企業計提壞賬準備的方法由企業自行確定,為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提高會計的真實性,壹般對於歷史欠款較嚴重的企業宜采用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而對於當期銷售額較多的企業則采用銷貨百分比法更佳。假設企業充分使用備抵法計提5‰壞賬準備金,則可稅前扣除6萬元。企業如果采取直接轉銷法,2007年2月可以將2萬元的壞賬損失計入管理費用予以扣除,在2007年9月收回已確認的1萬元壞賬損失時,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萬元。2007年在稅前實際扣除了1萬元壞帳損失。 企業采用備抵轉銷法計入管理費用的數額高達6萬元。如果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采用備抵轉銷法,則較采用直接轉銷法在2007年度多扣除應納稅所得額5萬元,僅此壹項企業就可少繳所得稅1.65萬元。

由此可見,在稅法允許的情況下,應該選擇壞賬損失備抵轉銷法,可以滯延企業所得稅的繳納期,從而減輕企業負擔,增加企業流動資金,降低當期應納稅所得額,等於享受壹筆無息貸款。

稅收籌劃並不是讓企業鉆會計準則的空子,把資產減值準備作為隨意調節或操縱利潤的“防空洞”,歪曲了會計準則規定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初衷,而是要尊重稅法的權威性。運用謹慎性原則,,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以及財務狀況變動的全貌,為投資者、債權人、管理者以及企業其他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是財務會計核算必須遵循的壹般原則,同時,也是對企業現金流量、資源的充分利用,更是體現了納稅最少,推遲納稅時間的籌劃的益處。所以建議管理者要重視稅收籌劃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不能只考慮眼前的目標利潤,而忽視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和經營風險。

其次,對於廣告費、招待費的處理影響會計利潤情況:稅法規定納稅人每壹納稅年度發生的以上費用按規定有個扣除比例,按稅法規定超過部分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這就是稅法與會計制度的差異問題,有的把這些超支的費用調到應付福利費,擠占福利費,有的調到了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等自有資金裏,這樣做企業無疑是提前納稅,而且違背了會計核算的真實性,所以作為會計人員要按照客觀性的原則,真實地、正確地記錄每壹筆業務,與稅法有差異的部分,也是在納稅時調表(納稅申報表)不調賬,不能影響企業報表與賬簿的真實性,況且從稅收籌劃角度看不是企業最佳選擇,沒有起到籌劃的效果,納稅籌劃,除依法運用各種手段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外,還可以通過如獲取資金時間價值等途徑實現納稅籌劃的目的。對於限額列支的費用,企業應選擇有利企業的會計政策,以獲得遞延納稅。

最後,是關於固定資產折舊方面影響利潤的問題,固定資產因其價值大,情況復雜而受到關註,稅務機關是檢查其入賬的合法性與稅法規定的合規性,而作為企業卻因為工作的疏漏和惰性影響其入賬時間,就有點不可原諒了,對於電力部門的農網工程涉及面廣、量大、時間跨越長,如果不及時入賬,嚴格影響利潤的真實性,同時企業還要承擔利息支出和交納所得稅,根據《中華人民***和國會計法》第十五條和《企業會計準則》第十條的規定,雖已交付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工程,壹般自交付使用之日起,按照工程決算、造價或者工程成本等資料,暫估價轉入固定資產,並在次月計算折舊,在企業檢查中發現:有的單位卻非等著竣工決算報告出來後,開了發票才入賬,有的單位工程早已完工就因為沒有及時結算,在在建工程的賬上掛了好幾年,還有的單位因為純屬於懶惰造成的遲遲不入賬,更有甚者為了完成上級的考核指標故意拖延入賬時間的,按稅法規定,允許提折舊,如果不及時轉入固定資產也是不能計提折舊的,不提折舊,不但對企業不利,多交納所得稅,又違背了會計的真實發生的損失列支的原則。就我縣二期農網工程我進行了籌劃,每年增加折舊300多萬元,如果推遲提取,就會多交所得稅99萬元(當然在有利潤的情況下),通過籌劃當年就為我單位增加經濟效益百萬元,折舊在壹定程度上對企業利潤有杠桿調節作用,所以說折舊也是企業納稅籌劃的重點,。

綜上所述,企業既要合理節稅,又要註重會計的真實性,還要時時接受新的挑戰,不斷學習,及時適應稅法的復雜性和多變性,通過學法、懂法、用法這壹不斷循環的提高過程,增強其自覺依法納稅的意識,樹立納稅新觀念。通過合理、合法的稅收籌劃,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財務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實現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 上一篇:數學手抄報簡單又好看
  • 下一篇:稅務催告書必須是10天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