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思修核心考點背誦版:第六章(下)

思修核心考點背誦版:第六章(下)

思修第六章內容的下半部分,這次幫幫帶來的內容比上半部分多壹些,小幫主們壹定要耐心把這章背完哦,畢竟法律基礎部分的內容是個重點。

0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內容

(1)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

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前提,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制度基礎。

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是以憲法為核心,由部門齊全、結構嚴謹、內部協調、體例科學、調整有效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規所構成的法律規範系統。

(2)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建設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點。

(3)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是指以規範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建立的有效的法治化權力監督網絡。

(4)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依托。

(5)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指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制度及其運行、保障體系。

2.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針,展現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

04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1.堅持中國***產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於堅持走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都應當平等享受公民權利、平等履行公民義務。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

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法治和德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兩種方式,忽視其中的任何壹個,都將難以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只有讓法治和德治***同發揮作用,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1正確認識法治和德治的地位。2正確認識法治和德治的作用。3正確認識法治和德治的實現途徑。4推動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進。

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走什麽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麽樣的法治體系,是由壹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從我國實際出發,不等於關起門來搞法治。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學習借鑒世界上優秀的法治文明成果。

05培養社會主義法治思維

1.法治思維及其內涵

(1)法治思維的含義與特征

法治思維是指以法治價值和法治精神為導向,運用法律原則、規則和方法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模式。法治思維包含以下幾層含義:

第壹,法治思維以法治價值和法治精神為指導,蘊含著公平、平等、民主、人權等法治理念,是壹種正當性思維;

第二,法治思維以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則為依據來指導人們的社會行為,是壹種規範性思維;

第三,法治思維以法律手段與法律方法為依托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解決糾紛,是壹種可靠的邏輯思維;

第四,法治思維是壹種符合規律、尊重事實的科學思維。

(2)法治思維的基本內容

法治思維的內涵豐富、外延寬廣,從不同的角度,可以進行不同的解讀。法治思維主要表現為價值取向和規則意識兩個方面,價值取向是指如何看待和對待法律,規則意識是指個人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對待自己。

壹般來講,法治思維包括法律至上、權力制約、公平正義、人權保障、正當程序等內容。

2.尊重和維護法律權威

(1)法律權威的含義

法律權威是指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是法律應有的尊嚴和生命。法律是否具有權威,取決於四個基本要素:

壹是法律在國家和社會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法律占主導地位和起決定作用,法律才具有權威;

二是法律本身的科學程度,只有法律反映客觀規律和人類理性,法律才具有權威;

三是法律在實踐中的實施程度,只有法律在實踐中得到嚴格實施和遵循,法律才具有權威;

四是法律被社會成員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只有法律反映人民***同意願且為人民真誠信仰,法律才具有權威。

(2)尊重和維護法律權威的重要意義

全體社會成員尊重社會主義法律權威,不僅是保證法律發揮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個人平安幸福的底線和紅線。尊重和維護法律權威,對全面依法治國至關重要。

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和法治思維的核心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極為重要。實現人民意誌、維護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權利的基本途徑。維護個人合法權益的根本保障。

(3)尊重和維護法律權威的基本要求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翁,是法治國家的建設者和捍衛者,尊重法律權威是其法定義務和必備素質。

尊重法律權威的基本要求主要在如下四個方面: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從法律。維護法律。

3.培養法治思維

1學習法律知識。2掌握法律方法。3參與法律實踐。4養成守法習慣。5守住法律底線。

06依法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

1.法律權利的含義與特征

法律權利是指反映壹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制約的行為自由,是法律所允許的權利人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義務所保證的法律手段。

法律權利是各種權利中十分重要的權利,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征。

1法律權利的內容、種類和實現程度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制約。2法律權利的內容、分配和實現方式因社會制度和國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異。3法律權利不僅由法律規定或認可,而且受法律維護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4法律權利必須依法行使,不能不擇手段地行使法律權利。

2.法律義務的含義與特征

法律義務是指反映壹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制約的社會責任,是保障法律所規定的義務人應該.按照權利人要求從事壹定行為或不行為以滿足權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1法律義務是歷史的。2法律義務源於現實需要。3法律義務必須依法設定。4法律義務可能發生變化。

3.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的關系

1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不可分割,相互依存。2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壹律平等。3互利互贏。

4.我國憲法法律規定的基本權利

我國憲法法律規定了公民享有壹系列權利,主要包括政治權利、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社會經濟權利、宗教信仰及文化權利等。

1政治權利。政治權利是公民參與國家政治活動的權利和自由的統稱。

2人身權利。人身權利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權利,是公民參加國家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基礎,是公民權利的重要內容。

3財產權利。財產權利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勞動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和占有、使用、收益、處分財產的權利。

4社會經濟權利。社會經濟權利,是指公民要求國家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積極采取措施幹預社會經濟生活,加強社會建設,提供社會服務,以促進公民的自由和幸福,保障公民過上健康而有尊嚴的生活的權利。

5宗教信仰及文化權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與宗教信仰活動和文化生活相關聯的自由和權利的總稱,主要包括宗教信仰自由、文化教育權等。

5.行使法律權利的界限

依法行使法律權利要求公民行使權利時應嚴格依據法律進行,以法律的相關規定為界限,超出這個邊界就可能侵犯到他人的權利或者損害到國家、社會的利益。

1權利行使的目的。2權利行使的限度。3權利行使的方式。4權利行使的程序。

6.公民應履行的基本法律義務

1維護國家統壹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2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3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4依法服兵役的義務。5依法納稅的義務。

7.違反法定義務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規定、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壹種法律責任。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擔的由國家司法機關代表國家依法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 上一篇:稅務指標有哪些方面
  • 下一篇:嵩明代理記賬:關於註冊公司取名已經註銷的公司名稱還能用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