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濟南唯壹的村落——章丘區索莊村,是壹個有著1300年歷史的古村落。早在2065年,438+0就被授予“山東省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稱號,也是當年唯壹入選的。這次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實至名歸。
這座有400年歷史的元音建築是壹座全石頭建築。
索莊位於章丘區相公街北端,長白山南麓,毗鄰山北鄒平市,人口3000余人。相公街往北6.5公裏,壹條水泥路直通村裏。村子中央是壹個小廣場,南面是村委會,北面是元音樓,東面是文昌閣。
說起村子的歷史,村民們都為村子的歷史感到非常自豪。據了解,明朝天啟年間,該村修建了莊圍子墻,以防土匪。巍子城墻依山而建,橫跨河流,有八個開口供村民進出,逐漸形成了九街十二巷的格局。當時,村裏有許多建築,如文昌閣、元音房、祠堂、戲樓和王耀廳。歷經滄桑,雖然已經很難再找到當年的景象,但村裏仍然留下了很多值得壹去的老建築。
“元音樓”雖名為“樓”,其實是壹座石鐘亭,四根柱子,四根橫梁,四角飛檐,中間有壹個尖頂,都是石頭構件。該建築由柱基、柱、梁、撐、蓋板、冠等30余個造型各異的石構件組成,壹環扣壹環,榫卯結構相連,使整個建築渾然壹體,穩定如初。現在亭子裏什麽都沒有,那個永遠響著的大鐘早就不見了。音樂樓東側立面有壹塊牌匾,上面寫著“元音樓”幾個字。牌匾下方兩側的柱子上各有壹副對聯。第壹部分是:“月在僧扣處發白”,第二部分是:“電光雲影驚時”。
“元音建築”本身並沒有顯示建築年代的銘文標記。但據所莊李第19代孫考證,該建築建於明萬歷40年左右,距今已有400年歷史。據濟南著名民間考古學家黃鵬介紹,該建築整體結構十分穩固,頂部特征與長清區黃栗泉村三堂明代鐘亭極為相似,堪稱濟南又壹座較為完整、優秀的明代石構件建築。
文昌閣上方還有壹面磚雕影壁。
元音樓東面是文昌閣。這個文昌閣,類似於普通村落的文昌閣,是在原古村落的墻壁上修建的拱門。目前文昌閣牌坊中間有壹塊牌匾,上書“文昌閣”。文昌閣上原來的建築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兩座現代化的紅磚瓦房。
在文昌閣拱洞的內壁上,有兩處銘文,壹處是清道光年間的,壹處是清嘉慶年間的,記載了確認文昌閣地基範圍的內容。亭門西側的南墻上,也有民國時期同樣內容的碑文。透過亭門回望,拱洞內立面上方有壹面影壁。從壹側的樓梯到亭子,可以看到影壁的全景。影壁雖然破舊,但上面還有磚雕。不難看出,這影壁在當年應該是非常漂亮的。
有壹個奇怪的現象。不知怎的,在文昌閣正面南側的頂上,有壹幅雕畫,畫著壹對龍龍在波濤之上的水中嬉戲,上面還刻著壹行字:清道光年間。但是只有南側有對稱的雕刻圖案,北側沒有對稱的雕刻圖案,和傳統建築講究對稱裝飾的情況有些不同。
“王耀廟”的正殿有壹個獨特的屋頂。
穿過所莊的文昌閣,“王耀寺”就在東邊。不知道是故意建的還是巧合。長期以來,王耀廟或所莊衛生院是傳統醫藥大王孫思邈的醫療方式。
王耀寺現存壹座大殿,整個建築基本保存完好。大廳的特點是它的屋頂結構——卷棚屋頂。多年來壹直在調查濟南農村古建築的黃鵬說,壹般卷棚式的屋頂多用於花園建築。但村落中的寺廟、殿堂使用這種結構的並不多見。王耀寺大殿兩側的柱子上有精美的高浮雕圖案,雕刻工藝非常精細。因為殿頂加了吊棚,所以看不到頂梁結構。
在王耀廟的兩側,有廂房。從前的院子裏有幾處幸存的古代遺跡。現在古碑要麽埋在地下,要麽可能被移到其他地方保存,在院子裏已經看不到了。
祠堂旁邊的承恩洞可以直達旁邊的山頂。
從索莊文昌閣往東走,在村合作社旁邊的路口右轉,有壹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築。這就是被列為章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所莊祠堂,又稱李佳祠堂。
祠堂北高南低。以前有上下兩院。上院正殿為君子堂,坐北朝南,殿內供奉李先祖。現在祠堂的大門在正殿的東邊。它實際上就像壹個側門,但這個門仍然是相對完整的。門面不大,但大門結構相當復雜,雕磚飛檐很有特色。
主廳很長。乍壹看,整個正殿建築相當宏偉。屋頂的青黑色小瓦,豎脊上的裝飾,主脊上小瓦排列的元寶圖案,無不透露著李子孫對祖先的尊敬。
在祠堂的院子裏,還可以看到祠堂南面有壹座類似古廟的建築。走近壹看,老建築像個舞臺,上面有舞臺,下面有拱門,供人通過。穿過拱門,可以到達壹個池塘的水邊,旁邊有壹座石橋。這是承恩洞的水池和石橋。
承恩洞位於整個建築的中軸線上,入口與南閣遙相呼應,深入內部。進入承恩洞大約5米,有壹個岔口,向東通往山中,壹路通往山頂。所有的路都是由精細加工的石條構成的。遊客可以在爬到山頂後欣賞山上的風景,然後原路下山,在笑聲中品味洞穴攀登的樂趣,回味這個千年古村落帶來的樂趣。
地址:章丘區相公莊街道所莊村
攝影:秦望
信息來源:天下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