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留學生涯因國內頑固派的反對而提前中斷。唐回到中國後,抑郁了很長壹段時間。幸運的是,他很快認識了袁世凱,成為袁的智囊之壹。在晚清的最後十年裏,唐這個幾乎是最早有留學經歷的人物特別受歡迎,加上袁世凱的引語,唐逐漸上升為晚清的重要人物。
辛亥革命後,隨著袁世凱的回歸,唐被委以南北談判的重任。談判成功後,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成為中華民國第壹任內閣總理大臣。我們知道孫中山當總統的時候,采用的是美國的總統制。沒有總理,總統直接統治內閣。政權交接前夕,為了限制袁世凱,臨時將政府改為內閣制。顯然袁世凱這種老謀深算的人是進不去的。如此壹來,唐內閣總理註定是忘恩負義了。可悲的是,在美國受教育的唐當時並沒有搞清楚自己的命運,而是認真承擔起了責任內閣的責任。結果不問可知,不僅內閣的責任擔不下去,也斷送了袁與唐多年的交情。唐不得不不辭而別,悄悄地消失了,離開了政治舞臺。當時,在辛亥革命的第二年。
在隨後的幾年裏,唐基本上成了政治上的點綴和看客,看著人們蓋高樓,看著房屋倒塌,大多隱居在家鄉。直到1931,國門上的五色旗已經換成了幾年的青天白日旗。隱居多年後,突然動了大拇指,當上了家鄉象山縣(後改為鐘山縣)的縣令。七十歲的唐從壹個七品芝麻官做起,就像他做了壹個總督、壹個尚書、壹個宰相壹樣。他雄心勃勃,有條不紊,從不被愚弄。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裏,他四處化緣,修路,建醫院,把自己的花園變成了城市公園,向公眾開放,甚至雄心勃勃地要在中山縣的海岸上建壹個大海港。至今中山還流傳著他的奇聞,說他在修路的時候,在路上碰到了土地公公,民工不敢動,就用拐杖敲了壹下土地公公的頭,然後讓民工動手。路修好後,下水道的井蓋總是被偷,於是他下令在井蓋上鑄上“偷賣,均罰50元;用了“舉報或領導獎勵60%”這幾個字,後來就沒人偷了。
唐以前宰相身份當上了縣令,在民國時期似乎沒有引起多大反響,但他能上能下的作風卻為後人所稱道。事實上,與我們今天通常所認為的不同,唐並不認為以高官的身份再次做壹個芝麻官是壹件屈尊的事。事實上,唐晚年在家鄉壹直是鄉紳、縣令,不過是鄉紳為家鄉辦事的壹種特殊形式。他只是在做事,或者說做事比較順手,不是當官的。在那個年代或者更早的時候,這樣的人其實很多。任何壹個退了休回家的士大夫,總要為桑子謀取壹些利益,否則就不配做鄉紳。唐雖然喝了洋墨水,但他畢竟沒有改掉傳統士大夫的習慣。就這麽簡單。
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後,唆使日本成為傀儡政權的首腦,這不是事實。後來,他在上海的公寓裏被壹名國民黨軍事間諜暗殺。
所以總而言之,是愛國的,不是親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