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將詳細講述赫德的故事。
赫德的全名是羅伯特·赫德。1835年2月20日,赫德出生在北愛爾蘭。1853年,赫德畢業於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的女王學院,享年18歲。
赫德
19上世紀50年代,英國打開中國大門後,許多英國人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淘金”。赫德也不例外。1854年5月,赫德被英國外交部錄取為駐華外交官,乘船前往中國。第壹站是香港。在香港,赫德經過短期的見習翻譯培訓後被派往中國寧波,擔任英國駐寧波領事館的翻譯。
據說他是翻譯,但赫德不懂中文。他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掌握這門古老的語言——還有金錢。赫德的工資不高,他不得不拿出很大壹部分工資請人教他中文,就像他在日記裏寫的那樣:“我經常用我微薄的工資聘請我能請到的最好的普通話老師。”?
赫德
赫德的中文水平提高很快。幾個月後,他接受了能夠理解甲骨文等官方文件的廣泛訓練。1855,他能夠捧著壹本中國經典小說《紅樓夢》津津有味地讀下去。他甚至試著去學寧波話。這說明赫德是想紮根中國,實實在在做點事情,而不是像其他“淘金者”壹樣“抓壹把”就走。
不可否認,晚清時期外國人在中國享有壹些特權,這使得他們在與中國官員打交道時有些傲慢。英國駐華全權大使韋德看不起清朝總政府裏那些只有諾諾的官員,在日記裏罵他們:“簡直像對著狗影子叫。”
赫德不壹樣。在與中國官員打交道時,他知道如何根據中國官場的禮儀行事,並以禮貌和溫和的方式對待中國官員。這使他贏得了中國官員的青睞。恭親王奕?對赫德的評價:“赫德雖然是外國人,但從他的氣質來看,他比較溫順,語言也比較客氣……”這個評價很中肯。
恭親王奕?
這樣的外國人當然會在中國官場如魚得水,步步高升。
赫德在中國的工作軌跡很簡單。赫德在寧波工作四年後,1858年3月去了廣州,在英國駐廣州領事館做二等副翻譯。1859年,赫德受兩廣總督勞崇光之邀,出任廣州廣東海關稅務處副處長。1863 165438+10月15,赫德被任命為清海關總稅務司。這壹年,赫德才28歲。
眾所周知,海關是壹個國家的經濟命脈。然而,在清朝時期,海關稅務總局的職位長期由外國人擔任。在赫德之前,是英國人李泰國。赫德之後,分別有英國人裴世凱和英國人安格連。其中赫德的任期最長,從1863到1911年,占了48年,近半個世紀。
清代風俗
赫德擔任海關稅務總局長達48年。最有意思的是,他消滅了清朝衙門裏常見的腐敗,讓海關成為了清朝最幹凈的衙門。
當然,赫德的工作不僅限於糾正他的風格。事實上,赫德還按照英國海關的模式,為清海關建立了壹套嚴格的稅收、統計、港口疏浚、檢疫等管理制度,並在沿海港口設置了燈塔、氣象站等設施。1866年,赫德管理的海關也建立了中國第壹個現代郵政系統。1896年,清朝在這個現代郵政體系的基礎上建立了大慶郵政。
與其他外國人相比,赫德的日常生活很簡單。他的朋友、美國傳教士丁韙良說:“赫德從不休假,從不離開北京,甚至不去西山。最多,他只是看看。赫德只在花園裏散步,從不鍛煉。對赫德來說,音樂和文學足以緩解枯燥的工作。”
丁韙良
赫德在海關總稅務司的時候,就以“中國的忠誠雇員”自居,竭力維護中國的利益。然而,如果英國和中國有利益沖突怎麽辦?
65438-0876年中國首任駐英大使郭嵩燾與赫德有過壹次對話。
郭嵩燾問:“妳是想幫中國還是幫英國?”
赫德回答道,“我這裏不偏,比如騎馬。東西邊我坐不住了。我只是在雙方之間進行調解。”
郭嵩燾問:“沒事可以中立,有事不可以中立。妳會怎麽做?”
郭松濤
赫德回答說:“我是英國人。”
赫德說的是實話。
1885年,英國任命赫德為英國駐華公使。赫德很驚訝,擔心他出關後,稅務總局會落入德國人德特林手中,他辭去了英國駐華公使的職務。
赫德解釋說:“我認為這最符合英國的利益,當然對中國也有利。”
當然,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時,不必過多地問他的職位,而是問他做了什麽。赫德在擔任海關稅務總局期間,並沒有損害清朝的重大利益,而是通過源源不斷的稅收為清朝的財政和洋務運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中法戰爭期間,赫德是堅定的倡導者,他為總理衙門的大臣們加油鼓勁:“如果妳有把握能戰鬥到底,我勸妳去戰鬥,因為正義在妳這壹邊,法國勞工遠征必然會很累。”八國聯軍侵華後,赫德極力勸說列強“接受中國願意承擔的賠償”。
總之,赫德作為壹個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在壹個特殊的時代表現出了特殊的價值。功過是非留給後人去評判。
參考資料:
《趙柏田:壹個在清廷掌權45年的英國人》、《趙柏田:赫德的情人》、《赫德的日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