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
古代大壹統的國家在剛剛建立之時需要經過諸多調整,對秦漢兩個朝代來說,它們所能借鑒的朝代並不多,因為在國家管理上必然會面臨諸多難題,其中是否封國對兩代來說都是壹種挑戰。在權衡之後,秦始皇廢封,創建了郡縣制。
但是漢代劉邦繼續實行封國,難道他就不知道這項制度的弊端嗎?他為什麽還繼續這樣做呢?其實就漢初的 社會 環境來說,劉這樣做實屬無奈,並且在壹定程度上有助於當時國家發展。
1.國家經歷了動蕩之後需要暫時的穩定
秦在廢封之時,國力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當決策者意識到分封的危害之時,國家的實力已經達到了壹定的高峰,不管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實力,君王所占有的份額大於其他封國。在這個時間段廢封,他們有足夠的底氣,並且有充足的退路。
在後人看來,郡縣制更符合封建大國的需要,讓國家在統壹的基礎上,更好地實現大範圍的管理,更有利於讓君權集中起來。這個時代的制度措施有壹定的科學性,對於後代來說有很大的啟示意義,這個時代的政治家有長遠的眼光,同時有很高的創新意識 。
漢在剛剛建立的時候,沒有秦前中期的實力,如果壹味地進行郡縣,國家沒有可靠的支撐,隨時都會再次進入倒塌的狀態。漢在創建之前,國內已經歷經了時間比較長的爭鬥,再加上秦後期統治者的揮霍,國庫變弱。
民間的百姓長期受到壓榨,所剩的金錢銀兩十分有限,國家和人民正處於最柔弱的狀態。劉的孩子這時候並不能擔當重要的責任,人數有限。舉目望去,能繼續幫襯自己的只有那些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們。他在身邊人的幫助之下,贏來了壹片天地。
但是這個全新的天地,顏色看起來是灰暗的,下面沒有柱子支撐。如果沒有堅實的壁壘出現,這片天地會重新陷入之前混亂的狀態。
2.封地發展能帶動國家的發展
這個時候把天地支撐起來是首要的任務,盡管這些柱子可能到後期會戳破天際,但是在這個時刻,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變化,必須認清首要的矛盾,那就是讓剛剛創立的政權暫時活下去 。
劉在秦末生活過,他親眼看到制度不良帶來的禍害,心中十分清楚分封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
經過壹番分析之後,他很正確地抓住了主要方向,將天地支撐起來是最正確的選擇。可靠的人馬前往各個領地駐紮,這樣國家初期發展的艱難被分封到了不同人的手中,人多力量大,在這個時候也有很好的體現。
剛進入分封區域的人,他們需要勵精圖治,在這裏深深地紮根。發展各自區域裏的經濟和農業,就成為了封地主人的緊要任務。當每壹個區域蓬勃發展起來之後,對國家來說同樣是壹件好事 。但是君主需要把握好火候,在關鍵時刻,把燃燒的火苗掐掉,才能永久地解決後患。
1.劉邦允許封國的存在,但將郡縣作為最後退路
高祖在制定國家基本方針的時候,並沒有把所有的土地分封出去,他明白領地掌控的重要性,但是知道有所保留對國家來說有利而無害。保留的部分就是各個區域的郡縣,它們和封國壹起構成大國的江山 。
和封國單元不同的是,這些分散的單元區域直接對中央負責,所帶來的財力歸政府所有。地區在發展的同時,國家也能有壹定的收益和保障。兩種模式都屬於地方的自我發展,它們在邊界上有壹定的重合,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必將經歷融合的過程。對於以往的封國來說,它關起門來,內部擁有壹定的自主性,如果悄悄壯大,外部人很難察覺出來。
而郡縣在裏外的配合,可以在壹定程度上限制封國的發展,或者說將它的壹部分力量吸收過來,可以起到削弱獨大的作用。這種模式區別於秦時期制度所產生的弊端,它給國家帶來了非常大的準備空間,壹旦 社會 政局有所變動,國家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聚集壹定的力量,將損失降到最低 。
雖然有所退路和準備,劉家的後代們依然把取消封國做為重要的工作,並且把它做為祖輩們的遺訓,如果能順利完成這項任務,對劉家人來說解除了最大的憂患。
內患對於任何時代來說都有致命的作用,只有內部統壹穩定,在面臨任何外敵的時候都能從容不迫。從古代 歷史 來看,朝代在存亡的關鍵時刻,是否能夠化險為夷和它內部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分封的勢力可能會在混亂的格局當中,揭竿而起,向都城發起最後的攻擊,中央的所有努力都將功虧壹簣。即使是黨派之間的對抗,也會對國家穩定產生危害。各個勢力處於利益的考量,會忽視外面的敵人,當外敵來臨的時候,國家在短暫的時間內無法聚集有效的力量 。
清末的教訓,除了管理者的無能之外,國家的內患也是嚴重的問題。長期的內部消耗,讓民心壹直難以穩定,當國家不能壹致對外的時候,再強大的力量都無法發揮出重要的價值。
2 .兩者治理方式結合在壹起使 社會 更加穩定
漢初的 社會 ,人們已經疲憊到了極點,如果不順應人心,會激起民眾更大的反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統治者深深地知道民眾的力量,所以在制度的處理上也為民眾進行了考慮 。
兩種治理方式可以平衡地方上的發展,讓民眾保有壹定的自主能力,同時所繳納的稅務也將有所減少,負擔減輕後的人們在經濟上更加輕松,在從事生產時會更加積極。
兩者的結合,可以壓制地方上的反對力量,如果僅靠政府單方面來治理,就無法束縛偏遠地區小勢力,時間壹長,對新生的國家是壹種威脅。
對剛平靜下來的土地來說,還有壹些殘存的躁動因素在暗處,壹有機會可能重新出沒,對國家來說是很大的威脅。每個封國內都有壹定的軍隊存在,並且戰鬥力很強,這些力量可以震懾地方上的不法分子 。
穩定是基礎,壹切發展和興盛只有在安穩的基礎上才能有好的發展,國家的根基才能紮下的更加深入和牢固。
1.給予地方壹定自主權更有利經濟的發展
君主在面對滿目瘡痍的土地時,內心十分不安,他明白導致這種結局的原因是對民眾的觸犯。休 養生 息是帝王正確的選擇,給予大眾充分的恢復空間,可以讓 社會 恢復的更快更好,同時在民間留下壹個好的統治印象,政權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如果壹味地強求,反而帶來更可怕的後果。
各個封國的存在,可以幫助帝王實現休養的計劃。封主隊本土區域內的人需要承擔重大的責任,他們具有主人翁的意識,領地百姓的始終和他們站在壹起。封國的存在讓政府可以放松管理。
“安民者何,無求於民,則民安矣”,秦是壹個強大的國家,國內的所有制度都將民眾壓倒在最低下,讓人無法喘息。 在君主看來,他們只不過是任人宰割的對象,民眾的生命像羽毛壹樣輕,自己動壹下手指,他們就失去了生命。
但是帝國的覆滅給他們帶來了沈痛的打擊,統治者萬萬沒想到,打垮自己的原來是那群自己從來沒有放到眼中的人。
2.前期政策讓漢代受益無窮
封國的存在可以幫助高祖完成寬松政策的普及,同時可以限制地方上壹些強大勢力的出現。所以在漢初階段,這是壹個極好的發展措施。經過養精蓄銳之後,帝國逐漸強大了起來,等時機成熟之後,他的子孫將封國逐壹取消。
此時天地已經晴朗,失去柱子支撐的天地依然十分安穩,因為它已經暗自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堅實力量,為以後的朝代奠定了很好的大國基礎,讓世人看到了壹個全新面貌的國家,壹個能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光彩的國家。
判斷壹個制度是否優良,不能脫離時代單獨來評判。分封制整體上來講束縛了帝國的發展,但在特殊時期,它的好處大於弊端。
在看待 歷史 問題時,我們更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要它有利於當時的 社會 發展,就不能粗暴地將此制度打上壹個叉號。劉邦在治國初期采取的措施充滿著智慧,看似有忍讓後退的意思,實則在利用現有的條件等待時機。
參考資料:
《西周和漢代分封制的比較》
《論漢初的分封制》
《論秦漢之際的分封制》
《 社會 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