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中國稅收重嗎?

中國稅收重嗎?

在中國,稅負水平的確定壹直頗具戲劇性。每當被問及我國企業或居民稅負是否沈重時,回答往往是沈重或沈重。每當政府部門出面論證我國的稅負水平時,結論往往是不輕不重。很難理解,壹方說重或重,壹方說不重或輕,但無獨有偶,世界著名的《福布斯》雜誌又來湊熱鬧了:去年,這家雜誌公布了壹份所謂的“全球稅收悲慘指數排行榜”,將中國排在世界第二位。由此,關於中國稅負水平的爭論變得更加激烈。

為什麽作為納稅人的企業或居民堅持認為我國稅負重?支持這種說法的論據是現行稅制是如何規定的。比如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45%,企業所得稅稅率33%,增值稅稅率17%。與其他國家的相關稅收規定相比,中國的稅負不能說輕,甚至有點重。基於同樣的思考,《福布斯》雜誌的“全球稅收痛苦指數排行榜”將中國排在第二位。

為什麽作為收稅人和用稅人的政府部門會認為中國的稅負輕?支持這種說法的論據是,實際稅收收入占GDP的多少。比如2005年,全國稅收收入加起來和當年的GDP比,只有15.8%。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稅負絕對不重,甚至有點輕。

關於稅負水平的認知矛盾之所以會產生並長期存在,根本原因是我國名義稅負水平與實際稅負水平存在較大距離。

名義稅負是現行稅制規定的稅負水平,理論上應該達到。實際稅負是稅務機關征管能力能夠實現和實際達到的稅負水平。名義稅負和實際稅負之間的差距並非中國獨有。當今世界,沒有壹個國家能把兩者拉在壹起,沒有任何距離。納稅人以名義稅負為參照系來確定稅負水平並不反常。政府部門以實際稅負為參照系來論證稅負水平,並不新鮮。但像中國這種兩者相差如此之遠,在稅負水平判斷上有如此大反差的情況,可能是罕見的特例。

我國稅務機關曾經發布過這樣壹份報告,1994年,我國實際征稅率只有50%多壹點。到2003年,實際收繳率提高到70%以上。也就是說,在10年期間,中國的實際征稅率提高了20個百分點。問題是,為什麽中國的稅收有這麽大的擴張空間?

回顧現行稅制的誕生背景,可以發現在1993後期,中國政府急需解決的主要矛盾有兩個。壹是嚴重的通貨膨脹。為了應對當時20%以上的通貨膨脹率,包括稅收設計在內的幾乎所有可能的手段都要調動起來。“抑制熱度”成為當前稅收設計的重要著力點。另壹個是嚴重的財政限制。為了扭轉當時財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續下降的趨勢,應該把增加收入的因素滲透到稅收設計中。“增收”已經成為當前稅收設計的重要著力點。這兩個重要觀點遇到了當時只有50%左右的實際征稅率,“寬嚴相濟”的理念作為壹種自然選擇進入了稅收設計過程。我國現行稅制在誕生之初就預留了很大的擴張空間,從而為名義稅負和實際稅負的巨大反差埋下了伏筆。

更進壹步的問題是,隨著稅務機關加強征管,實際稅收征收率穩步提高,不僅稅收收入呈現持續高速增長勢頭,而且名義稅負與實際稅負的差距也在逐步縮小。因此,企業和居民實際感受到的稅收負擔也在逐步增加。如果說現行稅制誕生時“寬”的名義稅負偏高,而“窄”的實際稅負是比較合適的稅負水平,那麽在13之後的今天,企業和居民承擔的實際稅負是否還是比較合適的稅負水平?

說到這裏,我們得到壹個重要啟示:在經濟社會環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實際稅收征管水平大幅提高的今天,全面啟動新壹輪稅制改革迫在眉睫。(人民日報)

  • 上一篇:未經稅務機關依法授權征收稅款的法律責任是什麽?
  • 下一篇:我想在呼和浩特開壹家吉阿婆麻辣燙店,向有經驗的前輩請教具體事宜,謝謝!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