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們並不滿足於已獲得的特權和利益,蓄意加緊對中國的侵略,進行經濟掠奪。
1854年,《南京條約》簽訂十二周年。
英國曲解了中美《王霞條約》中貿易和海域12年後可稍作改變的條款,援引最惠國條款,要求全面修改《南京條約》。
主要內容有:中國全境通商,鴉片貿易合法化,進出口貨物免征關稅,外交大臣駐京。
法國和美國也分別要求修改條約。
清* * *拒絕,談判無果。
1856年,王霞條約到期十二年。
美國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要求全面修改條約,但仍被清朝拒絕。
因此,西方列強決心對中國發動新的侵略戰爭。
那是2008年的春天,克裏米亞戰爭結束了。
隨著英法的勝利,更多的軍隊被調往中國。
俄國戰敗,試圖通過侵略中國來彌補損失。
美國積極向外擴張,采取了勾結英法侵略中國的政策。
1844年《中美王霞條約》第34條規定“壹切貿易及海域,均可稍作修改,並應待十二年後兩國派員公平處理。
根據利益共享原則,英法美在1854和1856兩次提出修改條約的要求,俄羅斯也借機謀取利益。
但四國修改條約的要求不被清朝允許,列強開始找借口增兵。
1851太平天國事件爆發後,列強認為這是從中國攫取利益的好機會。
第壹次鴉片戰爭後,廣東民間排外活動時有發生。
當時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葉采取默許的態度,對外國的壹切抱怨不予理睬。
[編輯本段]導火線
1856 10,英國用“亞羅事件”為戰爭找借口。
“箭”是壹艘中國船。它是在香港的英國當局註冊的,用於走私,但已經過期。
10年10月8日,廣東海軍在亞羅號上逮捕了幾名海盜和疑似水手。
這純屬中國內政,與英國無關。
英國駐廣州代理領事在英國駐華大使的授意下,致函粵港總督葉,稱“阿羅”號是英國船,並捏造中國兵勇侮辱船上懸掛的英國國旗,要求放回被捕人員並道歉。
起初葉陳明據理力爭,但後來妥協了,把所有的犯人都送到了英國領事館。
為了進壹步擴大事態,巴夏禮持批評態度,拒絕接受。
10年10月23日,英艦突然闖入虎門入海口,沿珠江襲擊炮臺,悍然挑起侵略戰爭。
接著,英軍炮轟廣州,壹度入侵內城。
當地軍民英勇抵抗。
由於兵力不足,英軍被迫於6月1857+10月撤出珠江內河,等待增援。
[編輯此段]戰後
英國* * *為擴大侵略戰爭,於1857年3月任命加拿大前總督埃爾金為全權代表,率領壹支海軍和陸軍來華;同時向法國* * *提出了聯合入侵的要求。
此前,法國正在以“馬神父事件”(又稱“西林宗教案”)為基礎與中國進行交涉。
所謂“馬神父事件”,是指法國天主教神父馬萊非法進入中國內地胡作非為,於1856年2月在廣西西林縣被執行死刑的案件。
這個案子還沒有了結。
1857年,法國* * *以此為借口侵略中國,任命葛羅為全權代表,帶兵來華與英國人協調。
1857 65438+2月,英法聯軍5600余人(其中法軍1000人)在珠江口集結,準備大舉進攻。
美國公使李維連、俄國公使普雅廷也到了香港,同英法密謀侵略中國。
當時的清* * *正在全力鎮壓太平天國和撚軍起義,對外國侵略者采取“以兵為主”的政策是“難以支付”的。
葉忠實地執行了* * *的政策,並沒有為之而戰。
12年2月28日,英法聯軍炮轟廣州,登陸攻城。
杜通賴村、錢總鄧安邦等人領兵頑強抵抗,次日失陷。
廣東巡撫白圭和廣州將軍奉天投降,在敵人的驅趕下,在以巴夏禮為首的“聯軍委員會”的監督下繼續擔任原職。
葉·陳明被侵略軍俘虜,後來被送往加爾各答。
侵略軍占領廣州期間,當地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益民在廣州附近的佛山鎮設立了勇應永局,以數萬人抵禦和消滅敵人。
港澳愛國同胞也紛紛* * *以示* *。
廣州失陷後,四國侵略者密謀繼續北上,以求對清朝構成直接威脅。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國使節分別領船陸續到達大沽口,要求委派全權代表談判。
俄羅斯和美國也表示願意充當“調停者”
鹹豐帝下令清軍在天津、大沽設防,並派直隸總督譚廷相作為欽差大臣赴大沽談判,寄希望於俄美使節的“斡旋”。
英法侵略者沒有談判的誠意,只是用來拖延時間,加緊軍事準備。
5月20日,英法軍艦炮轟大沽炮臺。
駐守各炮臺的清軍奮起反擊,與敵展開激戰。
但譚廷相等人毫無鬥誌,望風而進,電池設施簡陋,大谷淪陷。
26日,英法聯軍入侵天津郊區,揚言要進攻北京。
清* * *慌忙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華莎娜為欽差大臣,火速赴津講和。
在英法侵略者的恫嚇下,桂良等人分別於6月26日和27日與英法締結了《天津條約》。
[編輯此段]簽署條約
《中英天津條約》第五十六條,附附件;《中法天津條約》共42條,附約6條。
主要內容有:①公使駐京;②牛莊(後改名營口)、鄧州(後改名煙臺)、臺灣省(後改名臺南)、淡水、潮州(後改名汕頭)、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被辟為通商口岸;(3)允許外國傳教士進入內地自由傳教;(4)外地人要在內地旅遊和貿易;⑤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港口行駛;⑥修改關稅,降低商船噸稅;⑦向英國賠款四百萬兩白銀,向法國賠款二百萬兩白銀。
在此之前,俄美使節利用“轉讓人”的身份,分別於13年6月和18年6月與清* * *簽訂了12個《中俄天津條約》和30個《中美天津條約》,攫取了除賠償外幾乎與英法相同的侵略特權。
《中俄天津條約》第九款還特別規定,兩國將派員勘查“以前未劃定的邊界”,“務必將邊界清理納入本和約”,以便將來解決,從而為中國進壹步被俄國掠奪埋下伏筆。
《天津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撤出天津,沿海道路相繼南下。
鹹豐帝此時對條約內容憂心忡忡,令桂良等人與英法代表協商修改《天津條約》,取消使節駐京、內地旅行、內江貿易等條款,並試圖阻止英法在北京改約。
165438+10月,桂良等英、法、美代表簽訂《恢復貿易條例條約》,規定:鴉片貿易合法化;海關對進出口貨物的小時價值征收100%的稅;外國貨在內地運輸銷售,只交2.5%的亞稅,國內所有稅都免;雇用壹個英國人來幫助辦理海關和稅務。
但是,英法不能改變天津條約的條款,而堅持要在北京更改合同。
英法對從《天津條約》中攫取的特權遠遠不滿意,故意利用交換合同的機會再次挑起戰爭。
1859年6月,英國公使普魯斯特、法國公使布倫、美國公使華若翰拒絕桂良在滬換約提議後,各自率領艦隊到達大沽口,企圖以武力威懾清* * *交換《天津條約》的批準書。
清* * *以大沽設防,命直隸總督恒福照會英法使節,委派他們在北塘登陸,經天津在北京改約,隨員不超過20人,無武器。
英法使節斷然拒絕了清朝的安排,執意要通過大沽口乘船隊回京。
大沽地區的防守,1858年英法艦隊撤退後,清* * *讓科爾沁親王負責。
6月25日,英法聯軍突然襲擊大沽炮臺。
在僧沁的指揮下,守軍奮勇作戰,戰鬥異常激烈。
直隸知府石榮春、大鼓會副指揮長龍汝元帶頭,先後被殺。
激戰結果,英法聯軍大敗,損失多艘,死傷400余人,英國艦隊司令赫伯也身受重傷。
戰鬥中,美國艦隊幫助英法軍隊打了退堂鼓。
八月,美國特使華若翰喬裝從北塘赴京。回到北塘後,他與直隸總督恒福交換了《天津條約》的批準書。
在此之前,俄方代表已經在北京更改了合同。
[編輯本段]嚴重侵犯
英法聯軍進攻大沽慘敗的消息傳到歐洲,英法統治階級內部掀起了戰爭的軒然大波,叫囂著要對中國進行“大規模報復”和“占領首都”。
1860年2月,英法* * *分別重新任命爾金和格羅為全權代表,率領15000余英軍和7000余法軍擴大侵華戰爭。
4月,英法聯軍占領舟山。
5、6月,英軍占領大連灣,法軍占領煙臺,封鎖渤海灣,作為進攻大沽口的前進基地。
俄國特使伊格納季耶夫和美國特使華若翰也於7月抵達渤海灣,再次以“調停者”的名義與英法合作。
大沽之戰勝利後,清朝幻想與英法媾和。
英法軍艦逼近大沽海口時,鹹豐帝還指示僧沁和恒福不要“先戰後和”,以免“戰事壹直持續到最後”,“看顧局總是重要的”,並派恒福與英法使節交涉。
前敵總司令僧林欽欽認為敵人不擅長陸戰,於是致力於大沽,放棄北塘防禦,給了敵人可乘之機。
伊格納季耶夫向英法提供了關於北塘的毫無防備的情報。
1年8月,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沒有任何抵抗。
14,塘沽被攻陷。
然後水陸配合進攻大沽北岸的堡壘。
在直隸總督樂善的指揮下,守臺清軍奮勇作戰。
但清* * *沒有抗日決心,鹹豐帝下令僧眾離營撤退。
清軍逃離大沽,經天津退守通州(今北京通縣)。
8月21,大沽淪陷。
侵略軍於24日開進並占領了天津。
清* * *派桂良去天津講和。
英法提出,除了全面接受天津條約外,還應開放天津為通商口岸,增加賠償,並讓各國數千軍隊到北京交換合同。
清* * *拒絕,談判破裂。
侵略軍從天津入侵北京。
清* * *派雍親王載垣、兵部尚書尹牧代替桂良,在通州講和。
由於雙方的爭執,談判再次破裂。
18年9月,英法聯軍攻占通州。
21日,清軍與英法聯軍在八裏橋激戰,總司令僧沁率先逃跑,導致全軍動搖,兵敗。
第二天,鹹豐帝帶領後妃和壹批官員匆匆逃往熱河(今河北承德),令其弟恭親王出戰?留在北京負責和談。
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時,俄國大使伊格納季耶夫向英法提供了北京防禦的情報。
10 10月13日,英法聯軍攻入安定門,控制了北京。
侵略軍壹路燒殺搶掠,掠奪清廷長期經營的圓明園內珍貴文物和金銀珠寶,放火焚燒園內建築。
65438+10月24號25號,嗯?天津條約的批準文件分別與埃爾金和格羅交換,中英、中法締結北京條約。
中英法《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有:①開放天津為商埠;(2)允許英法招收華工出國;(3)將九龍割讓給英國;⑷歸還以前沒收的天主教資產。
法方還擅自在中方合同中增加:“並擔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自建房屋”;(5)英法軍費賠償各增至八百萬兩,撫恤金英國五十萬兩,法國二十萬兩。
[編輯此段][1]俄羅斯盈利
1856年,英法聯軍進攻廣州的同時,俄國派出了普雅廷(e?v?Putiatine)任大臣,與清* * *就邊界問題進行談判。
1858年5月,俄國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耶夫在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的情況下,強迫清朝黑龍江將軍義山強行簽訂《中俄愛昏條約》。
根據這壹條約,中國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割讓給俄羅斯,並將烏蘇裏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劃入中俄* * *管。
另壹方面,俄國伺機介入調停,普京先於英法美與清朝簽訂了《中俄天津條約》。
1860 165438+10月,中英法《北京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開始撤離北京。
俄國新任駐華大使伊格納·迪耶夫以“斡旋有功”為由提出了新的領土要求。
65438年6月4日,清朝與俄國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裏江以東40萬平方公裏土地轉讓給俄國,開放喀什為商埠,並在喀什和庫倫設立領事館。
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將其提出的西部邊境方向強加於中國。
1864年,俄國強迫清朝締結西北邊界協定,割占占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裏土地。
[編輯此段落]結果
至此,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
中國又壹次失去了大量領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邁進了壹步。
其中,鴉片貿易合法化、華工出國、允許外國人到大陸傳教等,都激化了中國的社會矛盾。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勢力從東南沿海進入中國大陸,並日益擴張。駐京外國使節加強了對清朝的影響和控制,中國社會進壹步半殖民地化。
同時,鴉片戰爭不僅改變了清朝的權威,也使壹些官員和士紳認識到中國的新變化,主張“師夷長技”,強迫自己富裕起來,從而引發了旨在促進王朝復興的洋務運動,“變論”思想大行其道。
清軍在與英法聯軍的四年戰爭中最終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政治腐敗和反動,對內實行鎮壓人民起義,對外實行妥協投降的反動政策。
其次,清軍落後的武器和笨拙的作戰方法也是失敗的重要原因。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侵略軍已經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如步槍裝步槍、步槍裝步槍裝步槍、步槍裝錐形彈、蒸汽炮艇裝槍裝槍裝步槍、球形彈等。),但清軍的裝備仍停留在第壹次鴉片戰爭的水平(仍是霰彈槍、裝槍的步槍和裝球形彈丸的冷兵器),炮臺建設仍是露天的,經不起侵略軍的狂轟濫炸。
在作戰方法上,英法聯軍註重水陸協同作戰,以強大的炮火掩護陸地登陸,陸地作戰采取散兵戰術,而清軍卻固步自封,墨守成規,忽視陸地縱深防禦,不懂散兵戰術,因此屢戰屢敗。
清* * *對此壹無所知,這也從壹個側面證明了清王朝及其所代表的中國封建制度的衰落。
此外,第二次鴉片戰爭還涉及圓明園:火劫:聯軍、土匪、土賊。
英法聯軍瘋狂洗劫圓明園時,無數土匪參與了搶劫。
英法聯軍選擇了最值錢的東西去搶,土匪掠奪了剩下的精華,王撿了委員會遺棄的零碎,連看守花園的太監也趁火打劫。
容易得到的貴重物品很快被收集起來,壹些人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和掩埋在塵埃中的精美珍寶上。他們拿起掃帚和簸箕,在花園的中間道路上飛沙走塵。守園的太監和士兵稱他們為“篩土賊”,有時還有壹句話:“篩土,篩土,永不苦”。幸運的是,此時大樓沒有受傷。
劫木:圓明園變成木炭廠
八國聯軍1900入侵北京,西郊園林再次被洗劫。
這個時候,清* * *已經完全失去了對圓明園的控制。渾水摸魚的人不再滿足於掠奪外國人的剩余財富。他們把火災後公園裏散落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木樁鋸掉,用大繩拉下來,公園裏的樹也全部被砍倒。
當時清河鎮的木材堆積如山,貿易繁忙,而園區內有很多木炭廠,所有的樹枝和樹根都被燒成了木炭。
石頭劫:賣石頭也能發財。
民國初年,同樣改燈籠的軍閥,都把圓明園當做取之不盡的建材場。溥儀時期的檔案留下了許多無奈的記載:“士兵們每天騎著車拖運園中的太湖石10多車。
“其實拆賣的情況遠比檔案記載的嚴重。
徐世昌拆除了圓明園明春園和景春園的木材,王懷慶拆除了安佑宮的圍墻和園內西樓的石頭。
從此以後,圓明園遺址裏所有能做建築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頂瓦片、墻磚、石條,到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都被收集起來,斷斷續續拉了20多年!後人將此稱為圓明園火燒劫後的“石劫”。
土劫:禦花園森林種水稻
至此,圓明園已被火、木、石洗劫壹空,建築、樹木、磚塊全部消失,還要經歷最後的、更徹底的“土劫”。
在宣彤的盡頭,當地的旗人在公園裏的宮殿遺址上建造了房屋,面對著以前的皇家花園。
1940以後的日據時期,北京缺糧,所以獎勵開荒。
此後,農民陸續入園在屏山填湖,開荒種稻。
圓明園,壹個清初苦心經營150多年的湖光山色的勝利,面目全非。
雨果在《致巴特勒船長關於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的信》中,批判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暴行。
“有壹天,兩個強盜闖進頤和園(圓明園),壹個搶劫,壹個放火。
原來勝利是壹種掠奪。
贏家偷走了頤和園所有的財富。
在這個東方博物館裏收藏的不僅有傑出的藝術品,還有琳瑯滿目的金銀制品。
即使把我國所有的聖母院寶藏加在壹起,也比不上這座宏偉壯麗的東方博物館。
這兩個強盜是英國人和法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