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與論壇)魯掌鎮地處高黎貢山東坡,為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所轄鎮,距市區(六庫鎮)約30公裏。“魯掌”源自彜語,“魯”為龍,“掌”為糧,意即“龍王恩賜糧食的地方”。清代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為加強邊疆管理,在今瀘水市境內的怒江兩岸以原土司舊域,設立“土千總”建置:怒江東岸為六庫、老窩土千總,隸大理府雲龍州;西岸為魯掌、登埂土千總,屬永昌府保山縣。民國二年(1913年),廢除土千總建置,遂將怒江兩岸轄地合並設立“瀘水行政委員會”,公署初治六庫,次年(1914年)遷魯掌,隸之騰越道。1929年雲南省政府在邊疆壹線設立“殖邊督辦”,瀘水亦轄。1935年改置為“瀘水設治局”,1951年正式設縣,仍駐治魯掌。從1914年到2004年,魯掌壹直作為瀘水政區治所長達90年。
某版1980年的瀘水縣行政區劃圖。按圖背景所驥,怒江州府已在六年前(1974年)由碧江縣知子羅(今屬福貢縣匹河怒族鄉)搬遷到了怒江東岸的瀘水縣六庫鎮,瀘水縣城仍在魯掌鎮。所以瀘水境內就有兩幅城區示意圖。六庫也因州府入駐,雖為“鎮”級,但行政地位隨之而提高,還作為了這壹帶城市專名的代指,直到今天(‘六庫’的知名度相對要大於‘瀘水’)。瀘水北鄰的碧江縣當 時尚 未撤銷,關於那裏的概況,將在往期的知子羅專題中再進行介紹。
2005年初,因山地空間陡峭,對城市發展不利,更不適宜規模化人居條件,瀘水縣也將治所搬遷到了六庫鎮,並在鎮南賴茂村打造行政新區。由此形成了州、縣兩級機構同駐壹鎮的情況(原怒江州設碧江縣也是如此),側面亦反映了怒江州境內空間環境狹小,城建發展困難等現狀。2016年7月,瀘水撤縣設市。目前瀘水市南起上馬鎮,北至小沙壩村,都作為其城市連片拓展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