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

 在?十三五?規劃建議當中,關於法治建設的內容雖然不多,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卻是重中之重,深刻勾勒出?十三五?期間法治建設的核心要求。規劃建議在強調提高領導幹部法治觀念的同時,號召全黨和全體人民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抓住了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的主要矛盾,確立了推動發展的關鍵理念。

 法治思維就是以法治的理念和法律的精神為導向,運用法律原則、法律規則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觀念和意識。法治方式則是運用法治思維從事法律活動及其他社會活動的途徑和方法。

 歷史發展到今天,相較於道德、宗教和其他社會規範,法律調整具有壹般性、邏輯性、穩定性、程序性、可預期性和權力保障性等優點,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將法律作為社會資源配置的中心環節和主要調整手段。由此,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要求和主導方式。

 分析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核心內涵,包含以下幾個基本要求:

 第壹,堅持人民主權,處理好民主與法治的辯證關系。民主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樹立法治思維,首先要求樹立民主思維,確保人民當家作主;其次要發揚人民民主,科學民主決策;再次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自主權。

 第二,尊重和保障人權、完善公民權利體系並監督其實現。尊重和保障人權和公民權利是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強大動力。2004年,?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進憲法,為全面推進人權和公民權利保障提供了雄厚的制度依據。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必須以法律權利體系的完備為基礎,以健全和落實憲法監督制度和憲法解釋程序機制為抓手。

 第三,促進和保障社會公平正義。要依法實現權利的平等、機會的平等、規則的平等,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壹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能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要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第四,弘揚理性精神,堅持嚴格規範文明執法。值此改革的關鍵階段和矛盾高發期,地方政府的相關部門,如城管、警察、工商稅務等經常面對各種沖突和問題,對此要創新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序,推進綜合執法,嚴格執法責任。

 第五,夯實程序觀念和法治精神,遵循正當程序。在現代社會,程序法(立法程序、行政程序、司法程序、選舉程序等)是否完備並得到嚴格的遵守執行,是衡量國家法治文明、司法公正、訴訟民主、人權保障程度的重要標誌。法治實踐中,壹切事情都按程序辦、按規則辦,必然會大大降低出現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的可能性。

 當前法治實踐中,要強調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壹、深化改革中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改革是?變?,法治是?定?,壹動壹靜,二者天然存在壹定的矛盾,必須妥善、辯證地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系。壹方面,必須以法治凝聚改革***識,以法治引導改革方向,以法治規範改革程序,以法治確定改革方式,以法治保障改革成果,唯如此才能理順二者關系。另壹方面,要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通過立改廢釋等多種途徑,讓改革與法治良性互動。

 二、推動發展中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以人為本是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科學發展的邏輯起點。依法促進城鄉、區域、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國內與國際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內在要義;處理好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關系,是制度目標;善於運用法治方式解決房屋拆遷、土地征用、土地承包轉讓、林權改革、環境保護、資源開發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優化發展的法治環境,是當務之急。

 三、化解矛盾中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法治是最大的社會公約數。在法律框架內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懲治各類犯罪、維護政治安全,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預期、贏得人民群眾擁護和社會支持,使法治成為社會安定有序的壓艙石。要處理好法理情的關系,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壹。要重視和善用司法作為矛盾終結機制的制度與方法,維護司法尊嚴、權威和公正。

 四、維護穩定中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實現維權與維穩的統壹。要把執法司法權關進制度的籠子裏,關鍵是明確執法司法權都由法律授予;沒有法律授權,不得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實施執法司法行為。要把嚴格公正執法司法與理性文明執法司法結合起來。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必須以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刻認識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動法治建設工作在創新中發展,不斷邁向新的水平。

踐行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法治重在治權、重在治官。人民政府應該是?對法律的敬畏、對人民的敬重?的政府;政府官員應該是?忠誠於憲法,忠實於人民?的公仆。這應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政府的本質所在。

 2013年3月17日,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壹次會議閉幕後,新任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與中外記者見面的開場白中說:?我們衷心感謝人民代表的信任,從擔任新職的那壹刻起,我就深感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重托,是重大責任。我們將忠誠於憲法,忠實於人民,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把努力實現人民對未來生活的期盼作為神聖使命,以對法律的敬畏、對人民的敬重、敢於擔當、勇於作為的政府,去造福全體人民,建設強盛國家。?不愧為我國著名學府北京大學法律系恢復高考制度後的首屆畢業生,簡短的幾句開場白,他就將法治政府的實質講得清清楚楚,將領導幹部法治思維的根本講得明明白白。

 法治,追根溯源是追求公平、公正、公開。法治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權力與權利的沖突。這裏的權力指的是公權,權利指的是私權。法治的精髓就在於限制權力、保護權利。對於權力而言,法無授權即禁止;對於權利而言,法無禁止即自由。由此可見,法治重在治權、重在治官。人民政府應該是?對法律的敬畏、對人民的敬重?的政府;政府官員應該是?忠誠於憲法,忠實於人民?的公仆。這應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政府的本質所在。

 法治思維,是相對於人治思維和權力思維來講的,主要是指各級領導幹部在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時,必須時刻牢記人民授權和職權法定的原則,必須嚴格遵循法律規則和法定程序,必須切實保護人民權利和尊重保障人權,必須始終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自覺接受監督和承擔法律責任。限制權力,保障權利,既是法治的精髓,也是法治思維的核心。

 黨的報告做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明確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黨的報告還提出要切實提高各級領導幹部推進依法治國的意識和能力,指出要?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首次被寫入黨代會的報告,引發了全社會的高度關註和廣泛討論,這壹提法從價值觀和方法論上,對新時期各級領導幹部如何治國理政提出了新標準、新要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當前,我國仍處於從人治向法治的轉型期之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仍然較為常見。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尚未完全樹立,壹些領導幹部只敬畏上司,不敬畏法律,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現象不在少數。在此背景下,強調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強調法治思維,就是要改變壹些領導幹部頭腦中長期存在的重權力輕權利、重治民輕治官、重管理輕服務等傳統思維誤區;就是要改變壹些領導幹部頭腦中根深蒂固的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思想;就是要鏟除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等悖離法治精神等現象滋生的土壤;就是要使每壹個領導幹部都成為?敬畏法律,敬重人民?的好幹部。

 敬畏法律,首先要懂得法律。普法的重中之重是領導幹部。領導幹部應該從切實帶頭學法、尊法、守法、用法開始,認真學習憲法和法律,真正尊崇憲法和法律,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自覺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的統壹、尊嚴、權威,切實保障人民享有更廣泛的權利和自由。領導幹部學法應該增強自覺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克服甘當法盲、滿足於壹知半解、不懂裝懂等毛病,自覺學習法律知識,力爭通過自身的努力,全面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重點學懂弄通、熟練掌握與自身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不是法律專業畢業的領導幹部可以通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法律本科課程的學習和不作弊的考試,切實了解法律基本知識。法律是壹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律在於應用,法律知識學得再好,如果不用或者不會用那也是沒有意義的。法律知識應用得好,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上一篇:雲南代理記賬登記有限公司的程序和步驟
  • 下一篇:在世界軍事史上,有什麽奇葩的事件?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