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柞水縣的文化

柞水縣的文化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置孝義廳後,文化工作由訓導署負責。

民國時期由教育科負責。1949年12月,柞水縣人民政府成立後,文化工作由教育科負責;1953年7月由文教衛生科負責;1956年由文教衛生局負責。1958年12月撤銷柞水縣建制,並入鎮安縣。1961年9月恢復柞水縣建制,文化工作仍由文教衛生局負責。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文教衛生局處於癱瘓狀態。1968年9月,成立柞水縣革命委員會,文化工作由政工組負責。1970年恢復文教局,文化工作仍由文教局負責。1981年成立文化局,文化工作由文化局專管。

1953年成立文化館,負責群眾文化工作,兼管圖書、報刊借閱、閱覽。1981年成立圖書館。1957年8月,將石鎮業余劇團改為縣辦職業劇團。1958年12月因撤銷柞水縣制,將柞水劇團並入鎮安劇團。1961年恢復柞水縣制後,1971年成立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1972年擴充演職人員成立文藝宣傳隊,1979年改為柞水劇團。

1965年成立柞水縣電影管理站,1980年11月改為柞水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 民國23年(1934),柞水成立圖書館,藏書300多冊,多為經史子集。25年(1936),因戰亂藏書被毀,圖書館遂廢。29年(1940)8月,成立縣城民眾閱報室及問事處,有《西京日報》、《中央日報》、《四區民報》及《陜行匯刊》等。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1954年縣文化館購進各種圖書500冊,訂購中央和省級報刊8種,由文化館壹名職工專門負責圖書借閱和報刊閱覽。1958年藏書增至2000多冊,報刊增至15種;1965年藏書增至5000多冊,報刊增至32種;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武鬥期間,停止圖書借閱和報刊閱覽,1969年恢復。中***十壹屆三中全會後,重視知識,重視人才,人們的求知欲大增。1981年成立圖書館。1992年藏書增至25740冊(柞水縣平均6人有書壹冊),訂報刊97種,職工增至5人。

1954~1958年,年平均借閱圖書412人(次),閱覽報刊1128人(次);1962~1964年,年平均借閱圖書813人(次),閱覽報刊2127人(次);1979~1982年,年平均借閱圖書1013人(次),閱覽報刊3162人(次);1983~1992年,年平均借閱圖書3967人(次),閱覽報刊102267人(次)。

1983~1992年,年平均借閱圖書的人(次)數相當1954~1958年年平均人(次)數的9.62倍;1983~1992年年平均閱覽報刊的人(次)數相當1954~1958年年平均人(次)數的90.7倍。1984年後,各區、鄉文化站相繼購進圖書5238冊,訂報刊17種,年平均借閱圖書1500人(次),閱覽報刊4436人(次)。城關、鳳鎮、紅巖寺、蔡玉窯中學及縣工會,***有藏書34872冊,訂購報刊107種,年平均借閱圖書2136人(次),閱覽報刊13642人(次)。

  • 上一篇: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收入不壹致 稅務局
  • 下一篇:長期不活動戶轉為正常戶有什麽要求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