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自動化專業; 地位與作用; 發展前景; 就業分析
· 現今工科類院校,絕大多數都開設有自動化或與自動化相關的專業,目前招生情況雖比不上某些熱門專業,但可以說還是較紅火的。我們在這裏論述的問題是,這個專業目前招生規模能否適應4 年乃至以後社會發展的需求,有沒有進壹步擴大招生的必要。
首先,明確壹下自動化專業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歸集目前各大學對自動化專業培養目標的介紹,通用描述是:培養具有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自動檢測與儀表、信息處理、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及網絡技術等較寬廣領域的工程技術和壹定的專業知識,能在運動控制、工業過程控制、電力電子技術、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子與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管理與決策等領域從事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運行、科技開發與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明確了目標,就圍繞著這個目標,來看看它的地位與作用、現狀與發展、人力資源供求關系等,進而探求它的發展前景如何。
1自動化技術在工業及其它領域的地位與作用
1. 1自動化技術是現代工業發展的支柱,地位重要自動化技術是二次工業革命以後發展並成熟起來的壹門控制技術,它內涵豐富、外延廣闊,所涉及的領域或技術層面就目前情況而言可包括:
· (1) 電能和電力輸配;
· (2) 功率器件和電力電子技術;
· (3) 電機與電力拖動;
· (4) 電氣測量與檢測技術;
· (5) 電器元件及電器控制、PLC 控制技術;
· (6) 新型電源與電力電子裝置;
· (7) 節能技術和諧波抑制;
· (8) 家用電器與辦公設備等。
· 就目前發展看,自動化技術是綜合利用了計算機技術、制造技術、控制技術、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和管理科學等學科知識,采用設備集成和信息集成,實現了從規劃設計、生產制造、管理銷售等功能的自動化控制。所涵蓋內容從最底層的感應元件、傳感器到執行機構、自動化監測系統等非常廣泛,是現代化工
業建立與發展的壹個重要支柱技術,是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改善的關鍵技術之壹,也是本世紀
工業發展的壹項至關重要的關鍵技術,其地位的重要不言而喻。
1. 2自動化技術是國家現代化的標誌,作用突出
自動化技術的作用體現在,它面向整個工業領域,是連接傳統與現代工業的紐帶,是把現代管理技術、信息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性手段。在礦山、石油、建材、化工、制藥、輕工、電力、汽車制造業以及軍工等行業,生產效率的提高無不依賴於控制技術自動化水平的提高。近十幾年我國國民經濟GDP 長期保持7 %以上的增長率,近兩年我國汽車工業保持15 %以上的增長率,其原因之壹就是源於自動化生產線的普及與提高,是自動化技術在起主導和支撐作用。特別是自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電氣及對電氣的控制技術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乃至生存所必需的壹種技術支持,無論是在對大中型企業傳統工業技術的技術改造,還是對高新技術產業高效節能的發揮,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已成為當今諸多高新技術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關鍵技術之壹,其應用領域幾乎涉及到各個工業部門,其地位的重要性,已經或正在對
諸如壹個國家工業的發展,壹個企業參加國際大家庭的激烈競爭,乃至對國家國防軍力的強大與現代化程
度等中日益凸現出來。
2自動化技術在工業領域的發展前景
2. 1目前我國自動化技術應用還比較落後
自20 世紀80 年代實行改革開放以來,自動化技術在我國的應用已取得相當成績,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與國際同行業相比,我國的自動化水平現時還處於比較稚嫩和脆弱時期,運用自動化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基本上還處於起步階段,工業化還處於發展的中期階段,工業自動化水
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有較大差距。因此,國家提出了在本世紀頭20 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
是基本實現工業化,大力推進信息化,並進壹步提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高技術計劃自動化領域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吳澄先生指出:自動化
在信息化與工業化之間發揮著橋梁和紐帶作用。由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面對我國傳統工業的落後
現狀,國家將加大技術改造的步伐,使我國工業技術多樣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而自動化技術
的采用是發展和提高國民經濟諸多產業技術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國對傳統產業實現技術改造、建立
自動化工業體系及高新技術產業的關鍵應用技術,所,這個專業的發展前景巨大,市場廣闊。
2. 2用自動化技術改造現有工業任務繁重,人才需求量較大目前,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及高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在冶金及石化等行業的大中型企業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淘汰原有工藝設備,進行老企業的壹系列技術改造已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普遍。而在這些技術改造當中,生產過程自動化技改則是其中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而其中又以中小規模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技改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這些生產過程除了少數是企業的主工藝流程外,相當多的則是與主工藝流程配套的輔助生產流程。這些中小規模的生產過程中,原有的自動化檢測控制儀表及電氣設備陳舊,技術含量低,有些甚至是五六十年代的產品,采用當代較新的控制技術,改善其自動化條件已勢在必行,而中小型控制系統的應用則成為這壹系列技改的主流。如上世紀
90 年代以前,我國石化企業電力系統的保護和檢測系統大多采用電磁型和晶體管保護,而90 年代以後,
以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等高新技術為基礎的變配電綜合電氣控制自動化系統,逐步在石化企
業得到廣泛的應用。
再如我國現有工業鍋爐39 萬臺,3 種類型(生物、酒、調味品) 25m3 工業發酵罐36 萬臺,都缺乏有效的專用自動控制系統,所以,在這方面技術改造的市場需求相當大。國家統計局最新研究報告預計,中國汽車產量在2003 年超過法國,從而在美國、日本、德國之後成為世界上第四大汽車生產國。汽車及汽車工業是自動化技術應用相當廣泛的壹個工業領域,壹部現代汽車就是壹個自動化集成的系統,所以,這預示著自動化技術人才在未來幾年內將具有相當的需求量。
3畢業生就業前景分析
3. 1我國現有專門技術人才難以支持國家現代化發展當今,信息化產業的浪潮席卷全球,以信息化為發展目標的自動化控制技術在近幾年壹直處於升溫狀態,對於類似於中國這樣的壹個有機遇成為世界加工廠的大國,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更加不可忽視。據北京有關研究部門統計:現在中國制造業生產規模僅為
美國的1/ 5 ,日本的1/ 4 ,行業勞動生產率為美國的4. 38 % ,日本的4. 07 % ,德國的5. 56 %;而制造業行業的總產值僅為美國的1/ 9 , 日本的1/ 4 ;人均產值僅為日本的1/ 40 。可見,在全球的制造行業中,中國制造業的可發展空間非常廣闊,是壹個可以迅速提升和大力發展的行業。在這個行業的提升過程中,技術人才的大批采用更是不可忽視或缺少的。但是,據《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揭示,我國第壹產業半數以上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下,嚴重影響第壹產業人口轉移、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的提高。而以制造業和建築業為主的我國第二產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不足6 % ,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44 年,僅相當於初中畢業水平,與日本的同行業相比,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差3 年左右。我國具有大專及以上教育水平的從業人員比例與日本差距更大,在制造業和建築業這壹指標分別相差5 倍左右。第二產業勞動力的整體文化素質難以支撐我國制造業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持續提高,目前還難以確立中國
“世界制造工廠”的地位。所以,大量的專業人才教育培養是必須的。
3. 2制造業對專業技術類人才的需求在激增據國家人事部有關統計預測,未來幾年內我國急
需的人才主要有以下8 大類:以電子技術、生物工程、航天技術、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人才;信息技術人才;機電壹體化專業技術人才;農業科技人才;環境保護技術人才;生物工程研究與開
發人才;國際貿易人才;律師人才。上海市教育研究的壹項研究也表明,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今後10 年內,我國對人才的需求將有較大的變化。從技術和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說,今後幾年我國將大力
發展6 大技術領域: 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海洋技術。6 大技術可形成9 大高科技產業: 生物工程、生物醫藥、光電子信息、智能機械、軟件、超導體、太陽能、空間產業和海洋產業。這些新技術和人才需求的背後,都有自動化專業的背景。據2002 年湖北省人才交流中心的技術統計,IT 業在去年的就業形勢有所下滑,但是有關自動化及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等專業重新升溫,人力資源市場化的這種變化形勢也恰當的反映了當今中國制造業強勁發展的壹種勢態。
3. 3現有本科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貯備能力不足
根據湖北省2002 年普通高校招生計劃統計,在湖北省招生的222 所二類理工科院校,有76 所學校招收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專業的學員,比例為34 % ,招生總人數為1084 人,占二類理工科招生總人數(20372) 的5. 32 %。顯而易見,這種人才儲量是不能夠滿足今後制造業和應用領域的發展和需求的,所以非常有必要在有能力的院校中增設此專業,增加招生人數,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供更多可用的人才。據2000 年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學科就業率統計:電工類為86. 2 % ,儀器儀表類為90. 0 %。這個統計數據告訴我們,隨著國家在工業化、現代化方面的快速發展,在未來幾年內自動化專業的就業形勢是非常看好的。綜上所述,自動化專業是科技發展必須,社會進步必須,國防建設必須,國家發展必須,是融合當今現科學技術、很具發展前途的壹個朝陽專業,具有大力培育和發展的必要。
3. 4自動化技術是新的技術革命的壹個重要方面
自動化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的方式將產生深遠影響。目前我國正在推行的利用信息技術(包括計算機、自動化等) 來改造舊生產工藝和提高產品數量和質量、提高管理及經營水平的政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政策,就是例證。可以深信,國家的這個政策必將促進自動化新技術的發展和對我國工業、管理和國防的現代化發生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