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趙本山代表了小品某壹時期的巔峰,那郭德綱無疑就是現今相聲行業的旗幟。雖說都已成為壹派宗師,但兩人在對各派的管理理念上卻大相徑庭,趙本山對自己的徒弟,大多放任自流,自謀發展;郭德綱對自己的徒弟卻要嚴厲很多,用各種各樣的團規約束著。
以直播為例,趙本山對徒弟們直播持開放態度,誰都可以直播,也可以打著“劉老根”的旗號吸引粉絲,相反郭德綱這邊則明令禁止徒弟們不準搞直播,所以至今我們都看不到德雲社的隊員有誰開直播賺錢。
借用先秦諸子的理念,趙本山的管理更像是道家,無為而治,郭德綱則如同法家,以規矩指定約束隊員,誰也不能越雷池壹步,膽敢犯者無不接受嚴厲處罰,重者自然是逐出師門。
要想說清誰的管理理念更好恐怕做不到,畢竟無論是趙本山,還是郭德綱,都是因地適宜,根據自身的條件去決定怎麽管理。
趙本山沒辦法,才“投身”網絡先來說趙本山。眾所周知的原因,趙本山已經是半“隱退”的狀態,不能上臺表演節目,不能在電視上公開露面,對壹個表演二人轉和小品的演員來說,這等於是把他胳膊給砍了。壹個沒有了胳膊的人,能做的就很有限了!
但是總要生存,壹大幫徒弟裏,也有壹些有知名度的人,怎麽辦呢?趙本山後來也想過壹些路子,譬如拍電視劇,但是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很多電視臺不敢購買。在積壓了幾年之後,《鄉村愛情》終於可以在網絡上播出了,播出效果也還不錯。但終究能接受播出的地方有限,本山傳媒那麽多人,就算壹年拍壹部,也消化不了那麽多徒弟們!
剛好網絡直播的興起,而二人轉演員又有天生的表演才能,在網上很受歡迎。趙本山抓住了這個機會,電視裏不行,我網絡上總可以吧。所以本山傳媒專門成立了公會,把直播作為壹個主業,讓徒弟們在網絡成為他們新的舞臺,主攻直播!
說到底,“霸屏”直播間,並不是他們主動選擇的,按照趙本山本意,他當然願意選擇電視臺,但是形勢和環境讓趙本山和他的徒弟們走上了直播這條路!
郭德綱有自己的舞臺,發展不受影響郭德綱則完全不同,他現在依然是電視臺的座上賓,他的演出並沒有受到絲毫的限制。而且,隨著德雲社的發展,郭德綱的徒弟們,也逐漸成為了電視臺常客,譬如郭麒麟,壹年都要參加好多檔綜藝節目,何炅看到郭麒麟都說:怎麽又是妳!
除了電視臺做活動、上節目沒有絲毫影響之外,相聲演出在德雲社的經營之下,有成為“顯學”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聽相聲。德雲社每年全國巡演都有好幾十場,都忙不過來,哪裏還有更多時間去做直播啊!
最後還有壹個,可能在郭德綱眼裏,他還瞧不太上直播,覺得直播都是沒有名氣的草根,網紅去做的事,他們培養的是演員,不到萬不得已怎麽可能自降身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