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貨報廢的會計分錄:
1、發生報廢時,應調減有關存貨的賬面價值,查明原因,按管理權限報有關部門審核,等待處理。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報廢存貨的賬面價值)
貸:有關存貨科目(原材料、周轉材料、庫存商品、生產成本等)(報廢存貨的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如果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的,還要轉出其計提的累計跌價準備。借記“存貨跌價準備”科目)
2、經批準後進行處理
借:原材料(殘料入庫)
其他應收款(應收保險公司或責任人的賠償)
管理費用(扣除殘料及賠償後的凈損失,屬經營損失的部分)
營業外支出(屬於非常損失的凈損失,如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3、如果直接出售報廢的存貨殘料取得收入
(1)借:銀行存款等
貸:其他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報廢存貨殘料的價值)
擴展資料
在對存貨損失的處理上,會計制度規定:由於預見存貨可能遭受損失或不合市價,出於會計上的“謹慎性”,企業在期末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但稅法上不予認可。
對於正常的存貨損失,會計處理等同於稅法,在本年利 潤中直接扣除;對於存貨的非正常損失,會計上分兩種情況在本年利潤中直接扣除,即自然災害損失,在扣除保險公司等賠償後記入“營業外支出”,而因管理不善造成貨物被盜竊、發生黴爛變質等損失,扣除有關責任人員賠償後記入“管理費用”。
對報廢、毀損的存貨,其賬面價值扣除殘值及保險賠償或責任賠償後的余額部分,依據下列證據認定損失。
1、單項或批量金額較小的存貨由企業內部有關技術部門出具技術鑒定證明,單項或批量金額較大的存貨,應取得國家有關技術部門或具有技術鑒定資格的中介機構出具的技術鑒定證明。
2、涉及保險索賠的,應當有保險公司理賠情況說明。
3、企業內部關於存貨報廢、毀損情況說明及審批文件,殘值情況說明,企業內部有關責任認定、責任賠償說明和內部核批文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