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在社會經濟領域的地位日益突出。它不僅是政府運轉的重要保障,也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杠桿。壹方面,稅務機關要充分發揮稅收職能,努力組織稅收收入,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另壹方面,經濟發展是稅收的根本來源和最終目的。持續穩定的經濟發展是稅收增長的源泉。沒有經濟發展,就沒有稅收增長。作為稅務機關,如何充分發揮稅收的經濟杠桿作用,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是當前稅務機關亟待解決的問題。
1.提高思想認識,牢固樹立經濟稅收新理念。
稅務部門是國家的執法部門,是企業和納稅人的服務部門。在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稅務機關要進壹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要創新工作思路,樹立稅收服務和服從經濟的新理念。倡導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必須樹立大局意識,把組織收入和服務地方經濟作為稅收的兩大重要職能;稅收與服務地方經濟、培育地方稅源相結合;把地方經濟的發展、企業的興衰、地方稅收的發展融為壹體,樹立經濟稅收的大概念。要從思想上做到“三破三立”:壹是打破單純稅收的傳統思維模式,理順稅收與經濟的關系,樹立調節和服務經濟也是稅收重要職能的觀念;二是擺脫支持經濟發展就是減免稅收的誤區,理順依法治稅與服務地方經濟的關系,樹立依法治稅就是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的觀念;三是打破衙門作風,理順稅收征繳關系,強化服務意識,樹立自覺為納稅人服務的理念。
2.創新工作思路,貼近政府和納稅人。
第壹,親近政府,做地方政府的“總參謀”。二是貼近納稅人,做納稅人的“智囊團”。納稅人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是稅收的來源和基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如何為納稅人提供深度服務,拓展服務領域,成為各級稅務機關面臨的新課題。新形勢下,稅務機關要以知識服務為載體,在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上有新突破,當好納稅人的“智囊”,營造良好的納稅環境。首先,圍繞國家產業政策,積極扶持龍頭支柱企業,鞏固支柱稅源。為了實現經濟增長和稅收增加,必須為龍頭支柱企業開源,促進其發展。其次,要積極引導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不斷增強競爭實力。註意采取各種有效方法,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擴大市場份額和生存空間,促進企業不斷發展。最後,要用好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要以積極誠懇的態度,幫助企業全面了解新稅制,增強稅法觀念和維權意識,把國家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位,正確引導企業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地方經濟跨越式發展。
3.拓寬服務領域,適應新時期規模化征管格局的需要。
中國加入WTO後,變政府職能、管理者為服務者,已成為執法部門的壹項重要任務。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地稅部門要以適應新時期大規模稅收征管格局為己任,註重傳統稅收征管模式的轉變,把提高服務質量、優化納稅軟環境作為重要任務,變收入執法型為服務執法型。從拓寬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入手,實現“三延伸”,千方百計為納稅人營造良好的納稅環境。
收款服務的擴展。過去簡單定位於公開納稅、文明用語、微笑服務等服務形式,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為了適應征管專業化的要求,必須建立新的服務平臺,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立體化的服務框架和多種服務來源。要在“提高服務質量”上做文章,豐富服務內涵,實施“五制管理”。即首問責任制。在大廳裏,有壹個專門負責第壹次面試的人。全體同誌佩戴綬帶輪流上崗,制定相應的職責和工作要求,提供導稅、指路、辦證、購票等服務。AB配角制。根據職責分工,制定了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的AB角辦法,明確當A角不在時,其工作暫由B角負責,使征收工作的責任落實到人,避免納稅人為辦壹件事要跑第二趟的現象。優先服務系統。就是因地制宜接待納稅人解決問題,增強工作的靈活性,讓稅務人員學會解決重大問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後續查詢系統。每個辦稅人員在所服務的轄區內選擇幾家企業作為聯系點,定期深入企業進行調研,看各項稅收政策和信息服務對企業的效果如何,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統壹。限時稅收制度。將涉稅事項按職責落實到人,每項業務設定時間和標準,所有涉稅事項在規定期限內辦結。如果超過時限,將根據過錯處以罰款。讓征收工作更快捷,為納稅人提供更高效的服務。
管理職能的延伸。轉變管理職能,充分發揮服務職能,了解稅源變化,全面掌握企業經營狀況,及時為上級領導決策提供可靠依據。企業對政策有疑問和困難的,要給予特殊指導,及時掌握所管理的戶產、供、銷中的有關信息和問題,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在實際工作中,稅務幹部要自覺把服務放在管理上,把稅收政策的宣傳貫徹落實融入到具體行動中。檢驗工作的延伸。堅持把檢驗工作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的重要手段。積極開展檢查前輔導,落實“規劃通知、重點提示、檢查前輔導、全程服務”的檢查工作思路,從根本上改變檢查就是罰款的觀念。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需要匯總新稅種及相關政策進行指導,為企業提供預查指導,根據企業存在的問題幫助調整賬目,為企業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同時規範企業的納稅行為,提高納稅申報的準確性。針對部分企業會計人員素質不高的情況,積極開展企業會計人員業務培訓,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賬戶,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體系,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和經濟活動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