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黨員幹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發言材料(兩篇)

黨員幹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發言材料(兩篇)

篇壹: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產生,既有思想和利益根源,也有制度和環境原因,不是簡單的作風問題,而是嚴肅的政治問題,是事關黨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標、政治追求的根本問題,也是事關黨的政治綱領、政治路線、政策舉措貫徹執行的根本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危害,首先是政治上危害巨大,反映出的是壹些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在政治立場、政治擔當、政治能力上的嚴重缺失。作為壹名黨員,在稅收工作和脫貧攻堅工作中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永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具體說來要做到以下幾點:

壹是堅定理想信念,築牢思想防線。黨員幹部要切實轉變思想、轉變作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學習領會,毫不放松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凈化思想之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加強黨性修養,把中央八項規定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作為重要內容,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做到思想上高度統壹,政治上清醒堅定,行動上堅決有力。

二是健全監督機制,築牢制度防線。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做好明察暗訪工作,充分發揮好紀檢監察部門、廣大人民群眾監督作用,用好巡視巡察監督利器,對相關責任人嚴肅追責問責,並通報曝光,起到問責壹個、警醒壹片的效果,倒逼稅務幹部、扶貧專幹及全體黨員幹部進壹步增強黨性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切實將心思花在稅收工作及扶貧事業上。建立健全幹部提拔任用制度、幹部工作考核評價制度、工作檢查評比驗收制度、領導班子議事決策制度、領導幹部調查研究制度、各種會議制度等。切實解決好領導幹部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的問題,讓廣大稅務工作者真正把主要精力用在實實在在的工作中去。

三是扛牢兩個責任,強化責任擔當。黨委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從“兩個維護”的高度,把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政治責任,在稅收工作和脫貧攻堅工作謀劃、工作落實全過程切實發揮主體作用。強化壓力傳遞、健全制度機制、嚴格責任追究等提出明確要求。領導幹部要敢於擔當,不推諉卸責,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在轉變作風的同時,積極發揮黨委牽頭抓落實的作用,層層壓實主體責任,分解目標任務,同時充分發揮紀檢部門監督職責,強化監管,按照三次全會部署,把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從講政治的高度來審視,從思想和利益根源上來破解,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形成齊抓***管的工作合力,堅決防止和抵制不良之風。

四是註重調查研究,改進工作方法。調查研究是領導幹部的基本功,它可以使我們做事時心中有數,也是我們密切幹群關系、聯系群眾的橋梁,能有效避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誤區。認真研究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把握規律性,探索開拓工作新局面的新的工作方法,總結有成效的成果,要提高工作的主動性、計劃性和時效性,構建作風建設長效機制。掌握、運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工作水平。有效克服現實生活工作中弊端,要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圍繞解決實際問題開展工作,把政績做在實處,不做表面文章。真正解決實際問題,不搞形式主義。

篇二:

個人對照xx脫貧攻堅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及市紀委通報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案件反面教材,結合本人實際,個人感到存在“四不”。

壹是學習不深。對*關於管黨治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中央和省委、市委、區委有關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文件精神學習的膚淺,未吃透精神,未往心理學、未往深裏學,因而對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政治自覺和思想自覺打了折扣。

二是站位不高。對阜陽脫貧攻堅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及發生在身邊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危害性沒有清醒認識,認為工作中、宣傳中營造壹些氛圍,不去搞壹些形式不行,認為這就是大環境造成的思想錯誤,沒有作為從嚴重脫離群眾和群眾十分反感來對待,缺乏政治敏銳性、政治規矩和政治紀律意識。

三是作風不實。存在抓抓緊緊、緊緊松松現象。陷入了松松緊緊、緊緊松松的怪圈,因而精神狀態不佳,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有時聽之任之,對待自己也是壹樣,不加反對制止。

四是要求不嚴。過去各級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典型案件進行曝光,也在各種形式的會議上作了專門通報,進行了嚴格要求,但本人都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沒有真正從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案件中吸取教訓,沒有把自己擺進去,沒有把思想擺進去,沒有進行深刻檢視反思,做到舉壹反三受警醒,自覺踐行“三嚴三實”。

下壹步本人將下功夫深入學習,真學真用、提高認識、改進作風、嚴格要求,以反面教材為借鑒,力戒自身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做到以上率下,帶頭加強警示教育、帶頭遵守政治規矩、帶頭及時矯正偏差、帶頭執行政治紀律、帶頭轉變工作作風,以更加勤政務實的作風推動各項工作落細落實見成效。 ;

  • 上一篇:大學生文化節活動策劃書
  • 下一篇:電子商務對國際稅收的哪些基本概念產生沖擊 如何解決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