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裁員意味著財政收入不能只指望企業交的稅。現在財經類的專業人士越來越多,內卷化很嚴重,所以大壹點的企業任何人肯定都會做稅務籌劃,也就是說企業交多少都是提前調整好的。但我不認為這是不可能的。所謂應納稅額是可以調整的。有人可能會說這不違法。如果沒有發現稅收籌劃,那就叫發現了稅收籌劃。那可能比較嚴重,就是看規則允許不允許。企業交的稅並不多,因為疫情導致市場主體數量還很少,這方面幾乎不可能拿到更多的稅。
要實現有效征收,就意味著政府要真正做到實質納稅,實行實質征稅原則。哪些企業應該納稅,哪些企業不應該納稅,個人所得稅有多少漏洞?當然,這不是針對普通農民工的。他每月掙8000元。他能有什麽漏洞?他能少交多少稅?關鍵在於那些企業的股東,創始人,明星,這些高收入群體。他們的收入能保證哪壹筆錢被征稅嗎?相信如果能做到這方面的監管,地方財政的收入會增加很多。
我之所以沒有提到截留的問題,也就是說支出低的問題,是因為這幾年疫情的影響,各行各業的發展都不容易。政府在稅收上給了很多企業優惠,降低了稅額,然後給予壹定的轉移支付,各行各業都有壹些補貼。再加上福利制度的不斷完善,很難縮減開支,可以說基本不可能。只能盡可能的增加收入,收支平衡,減少財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