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國會計制度改革的歷程及其基本評價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體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的會計制度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研究和探討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會計改革,總結經驗教訓,對於進壹步深化我國的會計改革,完善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會計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壹)修訂和完善會計制度,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會計制度。
改革之初,中國首先是按照計劃經濟體制的要求恢復重建;在重建過程中,修訂和完善了企業會計制度,基本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要求的企業會計制度,形成了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獨具特色的企業會計制度。“其具體表現如下:
1,適應計劃管理的要求,整頓、恢復和重建企業會計制度1980財政部全面修訂了當時的會計規章制度。壹是選擇覆蓋面廣、影響大、核算業務相對復雜、具有普遍性的國有工業企業會計制度進行修訂1981,國有企業制定並發布。
2、完善會計制度,努力開創企業會計制度的新局面。
1982-1987期間,我國先後制定頒布了《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折舊試行條例》和《國有企業成本管理規定》。上述會計法規嚴格了企業的會計行為,強化了企業的管理要求,保證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開創了新時期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工作的新局面。
3.適應對外開放和引進外資的要求,制定和執行外商投資企業會計制度。
1985年3月,《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正式發布,規定了總要求、會計原則、會計處理方法、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其制定和實施開始了我國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慣例協調的步伐。"
(二)制定《企業會計準則》,逐步實現與國際會計慣例的接軌。
經國務院1、1992批準,財政部以財政部令形式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制定並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實現了我國會計模式的轉變。在梳理現有商業企業會計制度的基礎上,確定按照企業所屬行業設計和制定會計制度的原則,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結合各行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同特點和不同的管理要求,將國民經濟各部門劃分為若幹行業,制定13全國統壹的行業會計制度,分別包括工業企業會計制度、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制度和農業企業會計制度,從而形成較為完整的企業會計制度。"
2.制定和實施股份公司會計制度,推進現代企業制度改革。
1992年5月,股份制試點企業會計制度制定頒布。“本會計制度的發布和實施,是我國企業會計改革的壹件大事,對規範股份制試點企業的會計核算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配合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逐步完善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2-5月,1993,1994,新稅制會計核算辦法制定頒布。具體來說,為適應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需要,先後制定頒布了《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消費稅會計處理規定》、《營業稅會計處理規定》、《資源稅會計處理規定》等新的稅務會計方法,包括《合並會計報表暫行規定》、《企業商品期貨業務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國有企業試行破產會計處理暫行規定》。
4.配合新修訂會計法的實施,規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和會計行為。NPC人大常委會1999審議通過的新修訂的《會計法》適應了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規範了會計行為,保證了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提高了經濟效益,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
二,會計行業環境的變化對會計行業的影響
中國會計的環境特征主要在於:
(壹)轉型經濟環境下面臨的轉型環境
目前,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過程中。“第壹,經濟體制轉型,也就是俗稱的市場化:從計劃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意在最終建立壹個完善的由市場機制和價格供求配置經濟資源的市場經濟體制。”二、社會轉型是指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特別是當代中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的社會變遷和發展。"
(二)面對不斷變化的信息用戶需求環境。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會計信息需求的變化體現在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不僅包括可靠的財務信息,還包括與決策相關的信息,如分支機構信息、金融工具信息、社會責任信息、人力資本信息、前瞻性信息、經營業績信息和背景信息等。這個新要求在質和量上都與過去有很大不同。尤其是處方更嚴格。“此外,知識的所有者不再是資本的投資者,這從根本上動搖了物質資本所有者在企業中的主導地位。知識資產作為企業創造財富的主力軍,應該和物質資本壹樣享有企業剩余的權利。”因此,會計工作的目標必然會隨著這種所有者地位的變化而變化,從過去向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信息,轉變為計量和反映企業的主要資源。
主”
(3)面對加入世貿組織的挑戰
1,金融市場“第壹,金融市場規模的擴大,資金供給的增加,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為我國企業籌資、投資、規避風險提供了多種選擇。”其次,擴大了金融服務的範圍,也衍生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新的風險。"
2.經濟結構”主要是指入世後,壹些原有的受保護部門和資本技術密集型部門將受到較大沖擊,而壹些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具有規模經濟效應的成熟部門將從中受益,這必將影響中國企業資本運動的方向和規模。公司內部重組時的資產剝離、公司間並購時的資本運作、企業破產時的重組與清算等。都將成為會計行業的重要課題。”
3、法規、財稅環境“入世後,那些與規則相抵觸的現行法律法規將逐步修改。”如果會計專業人員不熟悉這壹新的法律和監管環境,他們可能會導致財務決策失誤,並可能導致不必要的懲罰或訴訟。"
4.人才環境變化的影響“入世後,企業間的人力資源競爭將更加激烈。如何留住優秀的會計專業人才,甚至吸引國外的管理人才,贏得國內外的人才爭奪戰,如何提高會計人員自身的素質,將成為我國會計行業和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課題。”
三、中國會計行業的發展趨勢
(壹)與國際接軌,完善會計準則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已基本建立和完善,會計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現行會計準則和制度在內容上與國際會計慣例非常接近,但仍有壹些差異。"造成這些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市場環境不完善."我國壹直執行的會計準則比較抽象,只能側重於壹些基本概念的簡要描述,在會計規範和監管方面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首先需要反思的是,什麽是最好的會計準則。“基於這壹背景,我們應逐步完善現行會計準則,相應地,找出現行國際會計準則及其解釋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未來發布的新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及其解釋以及我國現行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並給出正式文本。增強中國會計準則的可理解性,穩步加快中國會計國際化進程,是壹種可取的方式和明智的舉措。”是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修訂和完善我國現行會計準則,實現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協調。"
(2)根據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經濟業務,適時制定新的會計準則。"
加入WTO後,我國將湧現出許多成熟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經濟業務,有必要制定新的會計準則來規範其會計處理。“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經濟循環後,企業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壹些企業可能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壹些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將進行大規模的重組和兼並,需要制定企業終止、破產清算、企業兼並和重組等會計準則來規範相關會計問題;同時,隨著我國企業改革的深入、政府職能的轉變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企業用於安排職工福利和養老金計劃的支出將逐步增加,也需要制定相應的會計準則,規範其會計處理。”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和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制定了衍生金融工具、企業合並、養老金計劃等會計準則,我國也將這些項目列入了未來幾年的會計準則制定計劃。"
(3)進壹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會計監管,滿足公眾需求。"
目前,我國會計人員整體職業素質不高,註冊會計師行業自律性差。要加強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和註冊會計師審計的監督檢查,治理會計信息失真,整頓會計工作秩序。推進會計師事務所體制改革和註冊會計師行業管理,提高註冊會計師審計整體水平;督促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內部管理。
會計監督;完善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企業管理行為的透明度,是會計行業發展的另壹個趨勢。"
(4)建立獨立高效的會計專業組織”
會計行業組織方面,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中,會計行業與會計合署辦公,混崗工作,導致職責不清,影響了各自職能的充分發揮。“日本學者宮張狂在《會計信息手冊》中指出:/財務是以資金為對象的實體活動,會計是以財務活動及其結果為對象的信息處理活動,會計的職能是組織信息。不處理籌資、供應和運動,只在必要時反映結果。”也就是說,財務是壹個關於資金籌集、供給和運用的意向性決策,會計為這個意向性決策提供信息。"因此,財務和會計的職能是不同的,不能混淆. "目前,會計行業的環境和內容變得更加復雜,企業紛紛實施外部擴張戰略,進壹步擴大規模。會計為了應對市場而快速整合財務資源的首要條件是相關財務信息能夠在企業內部直接、及時、準確地傳遞,會計行業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應在企業中專門設置。
壹種新型的會計行業組織,反應靈敏、高效、快速,專門從事會計行業。"
(五)建立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相結合的會計行業機制”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標誌著中國正在進入壹個新的知識經濟時代。
範圍定義為企業的物質資源(包括資金和材料),而知識資源是從財務資源中分離出來的。這個定義在知識經濟時代顯然已經過時了。人是知識的載體,對知識的管理歸根結底是對人的管理。“在知識經濟時代,會計行業的重心應從傳統的物質資源管理轉向人力資源管理,構建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相結合的會計行業機制。”建立人力資源會計行業機制的關鍵是建立良好的人財結合。企業根據自身的規模和管理特點,分為幾級會計行業,賦予各級管理者平等的財務和人事職責,並使之制度化。“在保證完成各項財務指標的前提下,各級有權決定本部門的人員指標和人員素質要求,有權提出人員獎懲建議。”
(6)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
全面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國家和企業要雙管齊下。“對於國家來說,壹方面應該建立會計人員的後續教育體系,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如集中培訓、函授、遠程教育等)及時更新知識。);另壹方面,嚴格執行《會計法》關於會計人員在職培訓的規定,強制會計人員接受後續教育。”對於企業來說,主要途徑是:壹是定期組織學習培訓,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外語、文字和計算機操作應用能力,及時更新知識;第二,鼓勵財務人員接受函授和遠程教育,並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條件;第三,鼓勵財務人員思考和創新,為他們參與企業的管理和決策創造條件;第四,財務人員分階段考核,競爭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