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臺的北側有座七賢祠,是為紀念趙國的韓厥、程嬰、公孫杵臼、藺相如、廉頗、李牧和趙奢而建立的。這“七君子”的動人事跡,在《史記》等史書裏均有記載。
其中“三忠”為救趙氏孤兒舍身忘命的動人事跡最為有名,“三忠”指的分別是韓厥、程嬰和公孫杵臼。
事情發生在春秋時期晉國。當時奸臣屠岸賈陷害忠誠正直的大夫趙盾,壹夜之間,趙盾的兒子趙朔及其弟趙同、趙括、趙嬰齊等壹族男女老幼***計300余人倒在血泊中。
僅有趙朔的妻子莊姬,當時已有身孕,躲藏在宮中,因為是晉景公的姑姑,以公主的身份才得以幸免。
忠臣程嬰深知趙家冤枉,以為莊姬公主醫病為名,夜入深宮,待公主分娩後,將嬰兒趙武藏在藥箱內逃出宮門。守將韓厥見程嬰壹腔正義,十分敬仰,放走程嬰和趙武。
屠岸賈追查不到趙氏孤兒的下落,氣急敗壞,宣布要把全國半歲以內的嬰兒全部殺光。
為了保全趙氏孤兒和晉國所有無辜的嬰兒,程嬰與趙朔的門客公孫杵臼商議,用假相瞞騙屠岸賈。
程嬰含淚采取了調包之計,獻出自己親生兒子代替趙氏孤兒趙武,假說公孫杵臼撫養,隱藏的程嬰的親生幼兒是趙氏孤兒,然後由程嬰親自去向屠岸賈告發。
就這樣,程嬰眼睜睜地看著親生兒子和好友公孫杵臼死在亂刀之下。
為了迷惑屠岸賈,公孫杵臼當著眾人的面,大罵程嬰忘恩負義,程嬰也佯裝氣惱,罵公孫杵臼不識時務,自取滅亡。兩個忠臣的表演讓屠岸賈信以為真,趙武才得以生存下來。
程嬰身負“忘恩負義、出賣朋友、殘害忠良”的“罵名”,和趙氏孤兒趙武來到了深山中隱居起來。
10多年來,程嬰含辛茹苦,終於把趙武培養成壹個頂天立地、文武雙全的青年。在大將韓厥的幫助下,裏應外合,滅掉了奸臣屠岸賈,趙氏冤情大白於天下。
救孤老臣程嬰,認為心願已了,遂自刎而死。趙武悲痛欲絕,為程嬰服孝3年。
趙武廣結善緣,廣開言路,公元前573年,年輕的趙武被舉拔為卿。趙武又幾經升遷,擔任晉國的重臣,勵精圖治,苦心經營,完成了壹系列創舉:以身作則;舉薦賢能,不避親仇;與楚國達成了“彌兵之約”,結束了持續百余年的晉楚爭霸,開始了和平往來的歷史。
之後,趙武在創立趙氏基業並最終建立趙國的歷史過程中,趙武的孫子趙簡子、重孫趙襄子,父子兩代的業績最為突出。並且趙襄子於公元前475年即位,建立趙國。
趙襄子聯合韓、魏,完成了韓、趙、魏三家分晉的歷史壯舉。趙國又歷經趙敬侯遷都邯鄲、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等重大事件後,逐漸躋身於強國之林,成為戰國七雄之壹。
後世為紀念韓厥、公孫杵臼、程嬰,把他們供奉於邯鄲叢臺公園七賢祠的首位,從右向左依次是韓厥、公孫杵臼和程嬰。
還有秉公執法的趙奢。在公元前271年,趙奢擔任當時趙國管理朝廷稅務的要職。趙國都城邯鄲城裏,趙王的弟弟平原君開了9家大型店鋪,分別由其9個官家負責,這9個官家侍仗權勢,偷稅、逃稅,暴力抗拒繳納朝廷稅款,
趙奢聽聞此事,為了維護稅法的尊嚴,冒著被殺、罷官的危險,依據當時的法律,果斷地處死了這9個暴力抗稅的管家。
這個舉動可把平原君惹火了,氣勢洶洶地找趙奢算賬,揚言要殺死趙奢不可。
趙奢鎮定自如,據理力爭:“妳是趙國國內受人敬重的權貴,如果任憑妳家藐視稅法,那麽朝廷法律的力量就會被削弱。朝廷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麽朝廷的實力就會被削弱。朝廷的實力如果被削弱了,那麽周邊的其他國就會虎視眈眈,趁機侵犯我國,到時候,趙國沒有了,妳還有什麽富貴榮華?以妳平原君所處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才能團結壹致,上下團結壹致,朝廷才能強大,朝廷強大了,政權才能穩定。”
平原君被趙奢的這壹番大義凜然的話給忽悠住了,要知道如果殺了趙奢,那就是與國家為敵,那就是亡國的舉動。平原君頓時怒氣全消,內心十分慚愧,悄悄地走了。
趙奢看到平原君走了,也嚇壹身冷汗,這樣幾乎是冒著生命危險的秉公執法、不徇私情。後來很快使趙國財務充實,國泰民安。趙國壹躍成為春秋戰國烽火年代的七雄之壹。
另外,在趙國為官的藺相如和廉頗也非常有名。
戰國時候,趙王得到了壹塊楚國原先丟失的壹塊名貴寶玉,名叫“和氏璧”。這件事情讓秦惠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對趙王說,自己願意用15座城池來換“和氏璧”。
趙王看了信,心裏想:秦惠王壹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虧的人。這壹次怎麽這麽大方?要是不答應他的請求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要是答應吧,又怕上當。
他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們商量,但大臣們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來。
藺相如知道了這件事,便對趙王說:“大王,讓我帶著“和氏璧”去見秦惠王吧!到那裏我見機行事。如果秦惠王不肯用15座城池來交換,我壹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
趙王知道藺相如是個既勇敢又機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惠王在王宮裏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惠王。
秦惠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壹個壹個地看,然後又交給後宮的妃子們去看。
藺相如壹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惠王提起割讓15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惠王根本沒有用15座城池換取寶玉的誠意。可是寶玉已經到了秦惠王手裏,怎麽才能拿回來呢?
他想來想去,想出了壹個計策。只見藺相如走上前去,對秦惠王說:“這塊‘和氏璧’雖然看著挺好,可是有壹點小瑕疵,讓我指給大王看。”
秦惠王壹聽“和氏璧”有瑕疵,趕緊叫人把寶玉從後宮拿來交給藺相如,讓他指出來。
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往後退了幾步,身體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惠王說:“當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說情願拿15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國大臣都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我可不這麽想,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吶,何況秦國的大王哩!”
“趙王聽了我的勸告,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來。沒想到方才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不提起換15座城的事情來。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誠心。現在寶玉在我的手裏,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壹塊兒撞碎在這根柱子上!”
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面對柱子,就要摔過去。
秦惠王壹看藺相如這個架勢,嚇得夠嗆,他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撞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說:“大夫不要著急,我說的話怎麽能不算數哩!”
說著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壹***15座城,都劃給趙國。”
藺相如心想,秦惠王常常會耍鬼把戲,可別再上他的當了。
他就跟秦惠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寶貝。趙王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齋戒了5天,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贈送寶玉的儀式。現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也應該齋戒5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這才能把寶玉獻上。”
秦惠王本不想這樣做,但見藺相如態度堅決,只得無奈地說:“好!就這麽辦吧!”說完,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裏。叫壹個手下人打扮成壹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著,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至於秦惠王會把他怎麽樣,他壹點也沒有考慮。
後來秦惠王發覺這件事,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想發兵攻打趙國吧,趙國在軍事上做了準備,恐怕打不贏。最後,秦惠王十分惱怒,可又見藺相如機智勇敢,是位難得的人才,也沒有為難他,便放他回到趙國去了。
後來,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大將軍廉頗高了。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麽能耐,就靠壹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這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裏,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有壹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夫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他們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麽要怕他呢!”
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壹想,廉將軍和秦惠王比,誰厲害?”
他們說:“當然秦惠王厲害!”
藺相如說:“秦惠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惠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壹口氣,就不顧朝廷的利益,真不應該。
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
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七賢祠的入口是閣樓式建築,敞開著的朱紅大門透露出祠內的幾分莊嚴,祠堂門口還有兩處銅色獅雕,祠內便是七賢的彩塑及人物的簡介,七賢的彩塑壹字排開,供人敬仰。
在七賢祠墻壁的東西兩側則是家喻戶曉的七賢事跡,即趙奢的“秉公執法”,廉頗、藺相如的“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將相和”,以及韓厥、程嬰、公孫杵臼的三忠舍身救“趙氏孤兒”等。這七賢是趙國的驕傲,也是邯鄲的驕傲。
在叢臺的七賢祠內還有壹位趙國名將,那就是李牧。在趙惠文王時期,趙國北方的匈奴軍事逐漸強大,常常在趙國邊境搶掠,於是趙惠文王派李牧防禦匈奴。李牧在邊關采取積極防禦策略,但從不迎戰。
同時,他加緊訓練兵士,提高邊防軍的戰鬥力。由於李牧數年不出戰,匈奴認為李牧膽怯,趙王也對李牧不滿,於是派人替換了李牧。
結果新將貿然出擊,折損頗多。趙王只得再度任用李牧。李牧回到北方經營數年,邊防軍兵精馬壯,已經有了很強的戰鬥力。
李牧認為時機成熟,讓百姓出城放牧,引匈奴來犯。於是匈奴大舉進攻,卻遭到李牧伏兵的左右夾擊損失10萬騎兵,大敗而歸。此後匈奴元氣大傷,數十年不敢再度來犯趙境。
邯鄲七賢祠內趙國四賢事跡壁畫
邯鄲七賢祠內的七賢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