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虹口企業稅務籌劃整理

虹口企業稅務籌劃整理

產生原因

1)太平天國運動和外國侵略沖擊了清王朝的統治

2)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維護清王朝統治

3)頑固派因循守舊,盲目排斥壹切外洋事物

4)總理衙門設立後,以慈喜為首的滿清統治者.暫時支持了後實力且受外國侵略者賞識的洋務派

5)工業革命的擴張,“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為洋務運動的開展提供了可能

[編輯本段]持續時間

1861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到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

[編輯本段]產生過程

1860年12月曾國藩上奏折說,目前借外國力量助剿、運糧,可減少暫時的憂慮;將來學習外國技藝,造炮制船,還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對上述看法加以發揮,主張購外國船炮,訪求能人巧匠,先演習,後試造,不過壹、二年,火輪船必成為官民通行之物,那時可以剿發(指太平軍)、撚(撚軍),勤遠略,這是救時第壹要務(《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4卷,第11頁)。1862年李鴻章到上海後,得到外國侵略者幫助訓練洋炮隊、設洋炮局。他認為,清軍作戰往往數倍於外敵,仍不能勝,原因在武器不行,槍炮寙(yǔ)濫,如能使火器與西洋相埒,則“平中國有余,敵外國亦無不足”,今起重視,最後可達自主 (《李文忠公全書》朋僚函稿,第3卷)。奕欣看到曾李兩人學造外國船炮,決定派員前往學習,在奏折中說,治國要做到自強,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我能自強,可以彼此相安”《籌辦夷務始末》鹹豐朝)。

奕?等人認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進壹些西洋先進技術,可以鎮壓人民,可以自主自強,封建統治便可長治久安,並認為籌辦洋務,必定能得到列強的支持。

以大學士倭仁為首的頑固派,高唱“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主張“以忠信為甲胄,禮義為幹櫓”,抵禦外侮。他們攻擊洋務派學習西方先進生產技術是“陳甚高,持論甚正”,然而“以禮義為幹櫓,以忠信為甲胄,無益於自強實際。二三十年來,中外臣僚正由於未得制敵之要,徒以空言塞責,以致釀成庚申之變”。洋務派與頑固派互相攻擊,鬥爭十分激烈。總理衙門是推動洋務運動的中央機構。但洋務派勢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實權的總督和巡撫。慈禧明白,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要保持清朝的統治地位,必須依靠擁有實力並得到外國侵略者賞識的洋務派。所以她暫采取了支持洋務派的策略。

[編輯本段]中央及地方代表勢力

在中央,不久前成立的總理衙門辦事大臣,恭親王奕?成為洋務派在中央的代表勢力。

地方上的代表人物中,多數與曾國藩有關:

奕?(1832-1898年),愛新覺羅氏。道光帝第六子,鹹豐帝異母弟,1851年(鹹豐元年)封為恭親王。1860年9月,鹹豐帝於英法聯軍攻陷通州八裏橋後逃往熱河,令奕?留守北京,“督辦和局”。10月24日、25日,奕?先後與英、法代表交換《天津條約》批準書,並訂立《北京條約》。1861年1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奕?、桂良、文祥受命為總署大臣。8月,鹹豐帝在熱河病死。11月,奕?聯合慈禧,利用領有重兵駐紮北京壹帶的勝保,發動政變,摘掉了當權的以肅順為核心的贊襄政務八大臣。從此,慈禧垂簾聽政,奕?為議政王,掌管軍機處及總理衙門。奕?力主“借洋兵助剿”,鎮壓太平天國革命;支持地方實力派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舉辦近代軍事工業,開展洋務活動,成為清廷中樞主持洋務的首腦人物。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罷去議政王職務。1884年中法戰爭中,被免去壹切職務。1894年,重新起用為總理衙門大臣,後又受命督辦軍務。1898年戊戌變法之初病死。

曾國藩(1811—1872年),湖南湘鄉人,出身於地主家庭。1838年中進士,1839年任侍郎。他崇尚程朱理學。1853年,鹹豐帝任命他為幫辦團練大臣,在湖南督辦地主武裝團練。他建立了壹支地主武裝,兵勇及其將領全用湖南人,因此被稱為“湘軍”或“湘勇”。湘軍以地域的、封建的關系為紐帶來鞏固內部;以程朱理學作為思想武裝;以搶劫擄掠和官爵鼓舞士氣;將領大多數選自所謂“宿儒”、“生員”等地主知識分子。1854年2月,湘軍練成水陸兩軍約壹萬七千人。

江南大營潰散以後,清政府升任曾國藩為兩江總督,節制浙、蘇、皖、贛四省軍務。曾國藩提倡“捕人要多,殺人要快”。這個殺人如麻的劊子手被稱為“曾剃頭”。他舉辦洋務,建立新式軍火工業,制造武器,武裝湘軍。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曾國藩為首的湘系成為地方上勢力最大的實力派。不久,他就病死了。

李鴻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務派地方代表。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1853年,在籍辦團練,協助鎮壓太平軍,屢遭失敗,投靠曾國藩當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軍編制,組織淮軍。1862年4月,李鴻章和他的淮軍調赴上海。4月25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代理江蘇巡撫。在上海,李鴻章雇用外國侵略軍頭目訓練淮軍,招募外國工匠制造軍火,加強了淮軍的反動力量。1862年,淮軍配合“常勝軍”在江浙地區屠殺太平軍。186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任兩江總督。第二年11月,他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去鎮壓撚軍。鎮壓撚軍起義以後,淮軍勢力越來越大,大批淮軍盤踞在長江中遊,另壹部分淮軍駐紮在直隸、山東等地。李鴻章的勢力遍及了長江和黃河壹帶。1870年,在曾國藩推薦下,李鴻章代替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管軍事、經濟、外交等大權,成為反動統治階級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從70年代開始,他陸續開辦軍火工廠和籌建北洋海軍,同時,又開辦壹些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天津電報局、津榆鐵路、上海織布局等。對於外國侵略,他壹貫妥協退讓,投降賣國。從19世紀70年代起到他臨死前,清政府同外國侵略者簽訂的壹系列喪權賣國條約,大多是他直接參與或親手簽訂的。

左宗棠(1812—1885年),清末大臣,洋務派地方代表。字季高,湖南湘陰人。1860年為曾國藩推薦,統領部分湘軍,曾自募約五千人,組成“楚軍”,左系湘軍形成。1862年初,經曾國藩舉薦,升任浙江巡撫,與法國組織“常捷軍”,陷寧波、紹興等地。1866年以閩浙總督身份創辦福州船政局。次年調任陜甘總督,“身雖西去,心猶東註”。督陜甘期間,曾辦蘭州制造局,因西北盛產羊毛,又辦蘭州織呢局。1875年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次年率軍入疆,進攻阿古柏反動政權。1878年收復除伊犁以外新疆全境,建議設立新疆行省,開發新疆。1881年升軍機大臣,調兩江總督。1884年中法戰爭中是主戰派,督福建軍務。次年因病退職死。他創辦的福州船政局,在70年代以後裁撤洋員,與李鴻章的江南制造總局的“非洋人洋匠不可” 的情形有所不同,反映了他具有壹定的自力更生辦洋務的思想特點。張之洞像

張之洞(1837—1909年)字孝達,號香濤,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1863年成進士,先後任湖北學政,四川學政,翰林院侍講學士等職,1882年任山西巡撫。中法戰爭爆發,張之洞力主與法決戰,清廷授以兩廣總督之職,張捐銀三千兩獎給抗法將領劉永福,並奏請起用前廣西提督馮子材督師。馮子材在鎮南關、諒山大敗法軍,張之洞名聲大增。他於1889年任湖廣總督,在湖北建成湖北織布局,漢陽煉鐵廠,漢陽兵工廠等,成為與李鴻章齊名的洋務要人。在維新運動中,張之洞加入“強學會”,當獲知慈禧太後反對變法時,張之洞便退出“強學會”。並下令禁查上海《強學報》壓制湖南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興起後,張之洞力主痛剿。清庭發布宣戰諭旨後,張之洞與兩江總督劉坤壹等人同英國等訂立所謂“東南互保”的章程。1908年,張之洞受命督辦粵漢鐵路和湖北境內的川漢鐵路,次年10月病死。謚號“文襄”,其文稿輯為《張文襄公全集》。

[編輯本段]實踐過程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旗號,采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壹批近代軍事工業。

1861年,曾國藩創辦的安慶軍械所,任用中國工匠,仿制西式槍炮,是中國最早的近代軍事工業。從1862年起,用三年時間研制成功的我國第壹艘輪船“黃鵠”號。

洋務運動後期,洋務派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壹批民用工業。

下面的這份時間表,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洋務運動中的壹些最重要的內容:

1861年,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是清政府新設立的外交機構。

1862年,在北京設立專門培養翻譯翻譯人員的“同文館”,這是清代最早的“洋務學堂”(1902年並入京師大學堂)。

1863年,在上海設立“廣方言館”;第二年又在廣州設立壹個“廣方言館”。“廣方言館”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於培養通曉外語的人才。

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內設翻譯館;同年,又在南京建立金陵機器制造局。

1866年,在福州建立馬尾船政局。

1870年,在天津建立軍火機器總局(後改名為北洋機器制造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立輪船招商局;中國第壹批官派留學生出洋,由容閎指導選派。

1875年,建議在各省設立洋學堂;創立科舉考試中“洋務進取”壹項。

1878年,在蘭州建立蘭州織呢局,這是中國最早的壹家機器毛紡織廠。

1880年,在上海建立機器織布局,這是中國最早的機器棉紡織廠;同年,在天津設立京師學堂,購置軍艦;設立南北電報局。

1881年,設立開平礦務局。

1882年,建立旅順軍港。

1885年,清政府新設立了海軍衙門;在天津設陸軍武備學堂。

1890年,在漢陽建立湖北槍炮廠;在湖北,江西設立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

以上這些當然不是完整的洋務運動內容,而僅是列舉了壹些最重要,也最有代表性的內容,實際上當時小壹點的廠礦企業還有不少。

安慶內軍械所

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創設的制造近代武器的軍事工業,也是洋務派創辦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壹個軍事工業。主要制造子彈、火藥、炸炮等。“內”,表示這個軍械所屬於安慶軍內的設置。1864年,湘軍攻陷南京後,該廠由安慶遷到南京,改名為金陵機械制造局。

江南制造總局

又稱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鴻章在上海創辦。1867年,由虹口遷至高昌廟,經過不斷擴充成為清政府最大的軍事工業。該廠技術和機械設備主要依靠外國,除制造槍炮彈藥外,也制造機器和修造輪船。1905年造船部分獨立,稱“江南船塢”,兵工廠部分人稱制造局。後分別改稱“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廠”。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經營的設備最齊全的新式造船廠。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聘用外國人擔任技師。主要由鐵場、船場和學堂三部分組成,1884年馬尾海戰中遭到嚴重破壞。後雖經恢復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後,改稱海軍造船所。

漢陽鐵廠

1889年春,兩廣總督張之洞籌劃在廣州建立煉鐵廠,同年他調任湖廣總督,籌辦的煉鐵廠也隨遷漢陽,1890年在大別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漢陽鐵廠基本完工,***有六個大廠,四個小廠,煉鐵爐兩座。1894年投產,開始均為官辦,從籌辦起至1895年,***用經費五百八十余萬兩。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因無力籌措經費,於1896年改為“官督商辦”。辛亥革命前夕,漢陽鐵廠工人約三千人,每年出鋼七萬噸。抗日戰爭時期,漢陽鐵廠部分設備被國民黨政府遷往重慶成立大渡口鋼鐵廠。解放後收歸人民所有。

輪船招商局

簡稱“招商局”。中國最早設立的輪船航運企業。1872年(清同治十壹年)李鴻章招商籌辦。1873年1月成立。總局設上海,分局設煙臺、漢口、天津、福州、廣州、香港以及橫濱、神戶、呂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緒十壹年)改為官督商辦。1909年(宣統元年)歸郵傳部管轄。1912年改為商辦,更名商辦招商局輪船公司,後又改稱商辦招商輪船有限公司。1932年國民黨政府收歸國營,更名國營招商局,歸屬交通部。抗日戰爭期間,總局先遷香港,後移重慶。戰後遷回上海。1947年***有船460艘,33萬余噸。1948年成立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稱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香港仍沿舊稱。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機器制造局

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是中國第壹家近代輪船公司,也是洋務派興辦的第壹個民用企業。它成立時買輪船3艘,到1877年收買了美國旗昌輪船公司,擁有輪船30多艘,形成壹支實力較強的商船隊。

中國海軍新式軍艦“南琛”號

北洋海軍實力最為雄厚。1888年,北洋艦隊正式組成,擁有軍艦25艘,官兵4000多人,由淮軍將領丁汝昌任海軍提督。與此同時,旅順口和威海衛兩個海軍基地竣工,整個北洋海防體系的建設宣告完成。李鴻章得意地說:北洋海軍“聲勢已壯……入可以駐守遼渤,出可以援應他處,輔以各炮臺陸軍駐守,良足拱衛京畿。”

為適應洋務運動的需要,洋務派還舉辦了京師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壹些新式學堂,培養翻譯人材、軍事人材和科技人材;又先派幾批留學生出國深造。

同文館的建立

我國歷史上很早就有人從事翻譯工作,但正式設立外語學校卻晚至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同文館。在清政府與外國訂立《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時,竟連壹個懂得外文的中國人都找不到,任憑侵略者的蒙騙。

1861年奕?奏請設立外語學校,培養外語人才和外交人才。1862年8月,同治帝正式批準成立“京師同文館”。學員學習漢文外,主要學習外文。聘有外籍教師英國人包爾騰,法國人司默靈、畢利幹,俄人柏林,美國人丁韙良、傅蘭雅、海靈敦等先後任教。丁韙良從1869年任總教習,總管教務達30年。總稅務司赫德兼任監察官,實際控制了經費和人事大權。

同文館完全按正規學校來辦,陸續開設英文館、俄文館、德文館和東文(日文)館。只招收13、14歲以下八旗子弟,後又招收15—25歲的滿漢學員,也招收不限年齡的滿漢學員。學習期限初定3年,到1876年分為兩種:壹是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學、測地等科的學生學制8年;壹是年齡稍大、僅借中文譯本學習天文、化學、測地等科的學生,學制5年。1867年時增設算學、化學、萬國公法、醫學生理、天文、物理、外國史地等。學生最多時達120人。畢業生大多任清政府譯員、外交官員和其他洋務機構官員。設有印刷所,翻譯印《萬國公法》及數理化和文史等方面書籍。1902年同文館並入京師大學堂。

[編輯本段]失敗原因及結果、性質

失敗原因:

洋務運動在當時的中國,其失敗命運是不可避免的。第壹,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使洋務運動註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時,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從而加大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第二,洋務派本身的階級局限性,決定了他們既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其摧殘者和破壞者,其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體制,必定導致洋務企業的失敗。第三,洋務運動的目的之壹是抵禦外侮,但洋務派在主持外交活動中,堅持“外須和戎”,對外妥協投降,他們所創辦的近代企業有抵禦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卻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甲午戰爭,洋務派標榜的“自強”“求富”目標未能實現,洋務運動基本失敗。

洋務派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希望利用先進的技術維護封建統治,改革不觸動封建制度。 因為改革只吸收西方先進技術,但沒有學習借鑒西方的先進技術,必定會走上失敗。

結果:

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但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未能挽救在對外戰爭中失敗的命運和阻止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但是,它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機器工業,培養了壹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壹些抵制作用,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性質:

洋務運動的性質是:自上而下的統治階級自救運動。

[編輯本段]洋務運動的評價

洋務派興辦近代工業初時是把“平中國” 和“敵外國”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國內階級矛盾,後者反映了清朝統治者同外國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統治者處在“內憂” 與“外患”頻仍之時,洋務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強,***同鎮壓人民,才能維持其搖搖欲墜的政權。所以洋務運動實踐的結果必然否定了“敵外國”。如果說洋務運動是壹場改革,那麽它只能是沿著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這壹點在所有列強都願意支持辦洋務的事實上得到證明。李鴻章說淮軍遇到“內地賊匪”,自信能取勝,遇到外國進攻,“勝負即不可知”。洋務大員丁日昌說,他的船炮“可以靖內匪,不能禦外侮”。洋務運動進行了30年,並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卻在“自強”“求富” 的口號下,養肥了我國第壹代軍閥集團。

洋務派主觀上並不希望中國出現資本主義,甚至在其創辦民用工業之時,壹再表示不允許私人創辦同類企業,對資本主義的產生起到壹定的阻礙作用。但由於洋務派在中國封建制度下,引進了同封建生產關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產力——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必然在客觀上加速了封建生產關系的瓦解,從而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這是不以洋務派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洋務派辦民用工業,為了解決資金問題,采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方式,吸收私人資本。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資本主義因素。從70年代開始,更有壹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資於近代民用工業,終於使中國有了壹點先進的生產能力,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也就促進了資產階級的出現和無產階級隊伍的擴大。實際上,洋務運動是壹次徹底失敗的運動,他沒有能讓中國走向資本主義,僅僅是為了維護搖搖欲墜的滿清政府的腐敗統治,正因為這種階級局限性,而讓洋務運動最終成為了壹次徹底失敗的運動。

此外,洋務派同頑固派的論爭及其對頑固派的不徹底的批判,多少動搖了恪守祖訓的傳統及綱常名教的絕對權威地位,對於學習西方,開了好的風氣。又由於洋務派組織翻譯了不少外國科技書籍,派遣不同年齡和資歷的留學生,因而培養了壹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紹西方社會科學知識,對於促進民主思想的傳播,也起到開壹代風氣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礎上,19世紀七、八十年代,從洋務官僚中分化出壹批我國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

最後,洋務民用工業的興辦,部分地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如 1872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使“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盡占”,三年多時間,外輪損失壹千三百多萬兩,美國旗昌行因不堪賠累,被招商局歸井。湖北官織布局開織後,江漢關進口洋布每年減少十萬多匹。中國資本能挫敗洋商,這在當時曾被視為“創見之事”。

[編輯本段]洋務運動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爭論的焦點是,洋務運動對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是起促進作用還是起延緩作用,由此,形成了針鋒相對的兩種意見。

1.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持此論者有祁龍威(當時署名“漢聲”)、牟安世等人。

祁龍威認為:洋務運動“促進中國社會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依據有二:首先,“洋務運動所練的軍隊及所舉辦的軍事工業,都具有半殖民地化的特征。第壹,受外國侵略者所控制,成為西方資產階級銷售過剩軍用器材,吮吸中國人民脂膏的‘好場所’;第二,只能夠用以鎮壓國內人民革命,而不能夠用以抵抗外國侵略”。其次,“洋務派發展的經濟企業,先是‘官辦’,後有‘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經營管理之權,操之於‘官’,直接與封建政權相聯系,為封建統治服務。這些企業在經濟上和技術上都對外國資本有緊密的依附關系,為西方資產階級對中國的經濟掠奪,增開了‘方便之門’。這就決定了它們的性質,乃是具有封建性、買辦性的官僚資本主義”。

牟安世認為:洋務運動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過程。首先,“在洋務運動時期,商埠由五口通商發展到三十六口通商。他們遍布中國沿海和邊疆,並在不同程度上深入到中國內地”。這“實際上說明了不平等條約的網羅的擴大和中國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其次,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在這期間加強了他控制中國財政大權,洋務派在這個時期的外交活動也處處依賴洋人,執行賣國投降政策”。再次,“進出口貿易在不等價交換條件下逆差越來越大”,嚴重影響了國計民生。總之,“洋務運動時期乃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洋務運動並沒有延緩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而是加速了它”。

2.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此說以孔令仁、李時嶽、胡濱為代表。

孔令仁認為:洋務運動對中國半殖民地化起了延緩的作用。因為:中國之所以會淪為半殖民地,“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壹是打進中國的外來侵略者勢力太強了,另壹是中國太落後”。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淪為半殖民地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認為淪為殖民地、遭到瓜分也是可能的。在這種厄運面前,各階級都有自己的態度”。“洋務派在抵抗態度上沒有廣大人民堅決,但他們搞洋務,發展資本主義,講求富強之術,改良軍備,從長遠觀點來看,實在是抵抗外國侵略的有效方法,根本方法”,雖然由於各方面原因“大大削弱了它的成績。但通過洋務運動,中國畢竟建立了壹支新式軍隊,出現了壹批近代企業,這支軍隊在抵抗外國軍事侵略上是出過壹些力的,這些近代企業在抵抗外國經濟侵略上也起過壹些積極作用。所以,我認為洋務派對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作用,不是像清政府及頑固派那樣起了推進作用,而是像廣大人民那樣起了延緩的作用”。

[編輯本段]洋務運動人物

中心

愛新覺羅·奕?

地方

李鴻章:江南制造總局 輪船招商局 (江南制造總局)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曾國藩:安慶內機械所 江南制造總局

張之洞:漢陽鐵廠 湖北織布局

……

以自強、求富為口號,建輪船招商局、安慶內機械所、江南制造總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福州船政局,建新式海軍(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是不觸動封建根基的維護清統治的自強運動

失敗標誌:1895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中日甲午戰爭戰敗

[編輯本段]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的異同點

(1)從性質來看:洋務運動是清朝封建地主階級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而實行的壹場自救改革運動;戊戌變法既是壹次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又是壹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也是近代中國第壹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從目的來看:洋務派創辦洋務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維新派的根本目的是:發展資本主義。

(3)從主張來看:都主張學習西方,但前者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後者還學習政治制度,發展資本主義。

(4)從活動方面來看: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維新派掀起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

  • 上一篇: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怎麽樣?
  • 下一篇:滑縣個體工商戶簡易註銷的流程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