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靖遠縣的建制沿革

靖遠縣的建制沿革

戰國以前,靖遠境內為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羌人和戎人所占據,戰國末期。

秦代,滅義渠戎,置北地郡,郡治義渠,靖遠境域始劃入秦國版圖。

西漢武帝元鼎三年,靖遠境內始置祖厲、鶉陰二縣,屬安定郡,郡治高平,為靖遠縣級行政建制之開端。

新莽時期,改祖厲縣為鄉禮縣。

東漢時期,祖厲縣治南遷,鶉陰縣改為鹯陰縣,屬武威郡。

三國時期,屬魏國武威郡。

東晉十六國時期,後趙將祖厲縣南遷,置隴東郡。前秦於鹯陰縣地置平涼郡。西秦屬苑川郡。

南北朝時期,北魏置高平鎮,鹯陰縣屬之。西魏置會州,靖遠始稱會州。北周改會州為會寧防。

隋朝時期,會寧防改為會寧鎮,後改為會寧縣,屬平涼郡。

唐代初期,改會寧縣為西會州,後復為會寧縣,屬關內道。

北宋時期,西夏國曾兩度攻陷靖遠地,置敷川縣。

崇寧三年改為敷文縣,屬涇原路。

南宋時期,先後為金、西夏攻陷,金改敷文縣為保川縣。

元代,仍為會州,屬陜西行省鞏昌府。

明代初期,裁會州,於叠烈遜設巡檢司戍守。

清代,順治元年,改靖虜衛為靖遠衛,屬鞏昌府。

康熙二年,靖遠衛並入隴右道。

雍正八年,改靖遠衛為靖遠縣,屬鞏昌府。

乾隆二年,靖遠縣改屬蘭州府。

民國三年,甘肅省設七道,靖遠縣屬蘭山道。

1949—1961年,隸屬定西地區。

1961—1963年,劃歸白銀市管轄。

1964—1985年,復屬定西地區。

1985年8月,白銀市恢復成立,靖遠縣復歸白銀市管轄。

1996年,靖遠縣面積5677平方千米,人口44.3萬人。轄1個鎮、20個鄉:城關鎮、興隆鄉、東灣鄉、糜灘鄉、烏蘭鄉、北灣鄉、中堡鄉、平堡鄉、石門鄉、劉川鄉、高灣鄉、雙龍鄉、靖安鄉、五合鄉、東升鄉、大蘆鄉、北灘鄉、永新鄉、若笠鄉、曹峴鄉、三灘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463076人,其中:城關鎮38817人,平堡鄉18580人,北灣鄉31793人,中堡鄉10678人,糜灘鄉23350人,三灘鄉20974人,烏蘭鄉32304人,東灣鄉43001人,大蘆鄉20383人,興隆鄉13504人,雙龍鄉14817人,石門鄉17407人,劉川鄉20245人,高灣鄉26112人,靖安鄉13830人,五合鄉30326人,東升鄉21283人,北灘鄉35461人,永新鄉11719人,若笠鄉9771人,曹峴鄉8721人。

2002年,北灣、東灣2鄉撤鄉建鎮。2005年1月,烏蘭鄉與城關鎮合並為烏蘭鎮;撤銷曹峴鄉並入若笠鄉;撤銷中堡鄉,將其所轄中堡、營坪2個村並入北灣鎮,營防、賈口、上灘3個村並入烏蘭鎮。

2007年末,全縣轄烏蘭、東灣、北灣3個鎮和平堡、糜灘、三灘、劉川、若笠、大蘆、高灣、興隆、雙龍、石門、永新、靖安、五合、東升、北灘15個鄉,***有9個社區、175個行政村,60個居民小組、1125個村民小組。

2008年末,全縣轄3個鎮、15個鄉:北灣鎮、東灣鎮、烏蘭鎮、平堡鄉、糜灘鄉、三灘鄉、大蘆鄉、興隆鄉、雙龍鄉、石門鄉、劉川鄉、高灣鄉、靖安鄉、五合鄉、東升鄉、北灘鄉、永新鄉、若笠鄉,175個行政村,1125個村民小組,農村人口9.49萬戶44.10萬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靖遠縣常住人口454925人。

2012年,靖遠縣下轄3鎮15鄉:烏蘭鎮、東灣鎮、北灣鎮、劉川鄉、糜灘鄉、平堡鄉、若笠鄉、三灘鄉、大蘆鄉、高灣鄉、北灘鄉、東升鄉、靖安鄉、石門鄉、雙龍鄉、五合鄉、興隆鄉、永新鄉。

  • 上一篇:江寧區到九龍灣有多遠
  • 下一篇:跨省分支機構可以獨立核算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