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萬家創業於明代,興盛於清初,鼎盛時達到頂峰,鹹豐以後逐漸衰落,民國中期衰落。從六祖康少靖到十八世康,橫跨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至十二代已富庶400余年,盛產嘉魚、魯陜三省,在洛、黃、雲、伊、京、衛六大河流上擁有數千公頃良田。“頭枕涇陽,Xi安,腳臨猗,濟南;馬跑千裏不食他草,人走千裏滿康家田,就是真實寫照。
“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康英魁家族的統稱,因慈禧太後的封爵而名揚天下。
康百萬世家,從第6世祖康少經到第18世康蘭婷,已經富了12代,400多年了。歷史上有康大勇、康道平、康洪友等十余人被稱為“康百萬”,其中以康英魁最具代表性。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利用清廷鎮壓安百裏教的機會“發財”。富庶三省,航行六河,土地654.38+0.8萬畝,財富無數。民間稱他為“涇陽、Xi、臨猗、晉安;馬跑千裏不食他草,人走千裏有康家田!“贏了壹會兒。康百萬靠河運、靠土地、靠“貢獻”發了財,多次受到皇帝賞賜,最高官至三等,多次被授予縣令稱號。明清時期,康百萬、沈萬三、阮被中國人稱為三大“活財神”。民國時期,“東有劉,西有張,中有老康”是河南三大富豪之壹。★河南商人的精神家園,中原古建築典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4A級)旅遊景區康百萬莊園臨街而建,洞依崖而建,寨圍寨圍,碼頭傍河。它集農、官、商三種風格於壹身,布局嚴謹,規模宏大。總建築面積64300平方米,有33個院落,53座建築,1300多間房屋,73個窯洞。分為寨上主居住區、寨下居住區、南院、祠堂區、作坊區、菜園、龍窩溝、金谷寨、花園、板房區等十余個部分。四合院基本屬於豫西典型的雙向四合院,具有園林和政府的壹些特點。各種磚雕、木雕、石雕華麗典雅,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建築的代表。展室中有名畫、古玩珍品,其中“余”匾額入選“中華名匾”,是清代翰林牛軒為康家子弟所撰的家訓匾額。其中壹張花費了1700多名工人的楠木丁字床,是從上到下,從裏到外雕刻而成。* * *有“麒麟松子”“雙猩舞繩”等36個圖案,由17個部分組成。它們可以拆卸運輸,可以壹起使用,既可以供主人休息,也可以讓女仆為主人服務。
青山綠水環繞,豫商文明隨之而來。在呼圖羅的發源地,在中原古文化的交匯處,在黃征、邊洛、洛邑旅遊線路沿線,有壹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這就是橫跨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的大型封建地主莊園——鞏義市康百萬莊園。莊園於2001被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2005年被批準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康百萬莊園是壹座橫跨明、清、民國三個時期的大型封建地主莊園。它背靠邙嶺,面向洛水,北臨黃河天險,南臨宋嶽屏障,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地勢險要。雖然是人做的,但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天人合壹,師法自然”的理念。它位於河南省會鄭州和九朝古都洛陽之間。距鄭州70公裏,距洛陽60公裏,連霍高速鞏義出口4公裏。鞏義市區8路公交車直達,交通便利。也許有人會問:康百萬是誰?“康百萬”不僅僅指某個特定的個人,而是指明清以來以康英魁為代表的整個康家族。“康百萬”靠河運、靠陸路、靠“貢獻”發了財,多次受到朝廷嘉獎。最高時,該官員多次被授予縣令頭銜。其中有創業之初的六祖康少靖、第12代莊園主康大勇、富遍三省、兩次掛“千頃”牌子的第14代莊園主康應奎、居第三位並建有大建築的第15代莊園主康道順、接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回宮的第17代莊園主康建德...
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康百萬家族建造了壹座巨大的地主莊園。整個莊園由19部分組成,占地240多畝。它莊嚴、宏偉、優雅。是壹座集“古、大、雅、美”於壹體的宏偉建築群。它被稱為17、18世紀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的封建堡壘,是建築的代表。莊園建於明中葉,明清初初初具規模。在建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寺溝、張溝等明代建築,村上主要居住區龍窩溝、南院、板房區、商店、養殖區、祠堂、木材廠、造船廠、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築,並輔以碑碣、牌樓、園林等輔助建築,形成了壹座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功能齊全的宏偉建築。如今,雖然經歷了數百年的滄桑,但我們不難發現,青瓦飛檐、高墻,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更代表著壹種血脈相連的傳承和壹個地區的精髓,透過時光隧道,展現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康百萬莊園共保存了主宅區、板房區、南院、祠堂區等十個部分,建築面積6.43萬平方米。今天主要參觀寨上的主要居住區,是整個莊園19部分之壹。這個建築群位於邙山的中部,從遠處看像洛河岸邊的壹朵蓮花。從高處看,它的地形像壹只在洛河飲水的烏龜。就我們平時說的風水來說,也有“金龜探水”的意思,大龜在古代也叫敖。據說康家在這裏建住宅區,也是“壹馬當先”,人財兩空的意思。另壹方面,清朝中後期,白蓮教、太平天國、撚軍起義不斷,居安思危,設寨更為實際。
康百萬莊園的建築風格不同於晉商的院落、幫派文化,也不同於徽商的別墅、戲樓格局。它按照“天人合壹”的傳統文化,在街上建樓,在山上建窯洞,在河邊建碼頭,根據風險設置路障。既保留了黃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政府、園林和軍事要塞建築的特點,門類齊全,布局合理。至於“康百萬”的輝煌歷史,人們更是津津樂道:1900年,八國聯軍進京,慈禧太後帶著光緒皇帝匆匆逃往安。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回京,路過我們珙縣。由於當時河南饑荒,財政狀況較差。讓康家來投資迎賓兩宮。因為不知道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是走水路還是走陸路,所以做了兩個準備。首先,他們在東黑石關修建了壹座宮殿,並在洛河上修建了壹座浮橋。此外,他們還在珙縣洛河上建造了五艘龍舟。為了停放這五艘大船,他們專門在俗稱龍窯的南窯灣村北洛水河東岸修建了五個碼頭。因此,當時我們到鞏義後,只在這座宮殿住了壹晚。第二天臨行前,康通過李向慈禧捐贈了654.38+0萬兩白銀。慈禧很高興,說“我還不知道這裏有百萬富翁”,於是康百萬的稱號通過慈禧的金口而名揚天下。
康百萬莊園不僅以其古老的建築特色而聞名,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而為人稱道。它無處不在的細節讓大莊園更加迷人。遍布莊園的磚雕、木雕、石雕等藝術構件刀工精湛,工藝嫻熟,內容豐富,形神兼備。其中不乏“師從老師”、“尊老愛幼”、“立誌成才”、“五子奪冠”等哲學雕刻圖案。它們不僅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康百萬家的雕刻工藝與眾不同。莊園內展出了康家族當年使用過的家具、古玩、名人書畫等4000余件珍貴文物,既再現了當時奢華生活的原貌,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康百萬莊園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和豐富的藝術內涵,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和中原民俗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康百萬莊園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壹直為國內外專家所重視。中國著名建築師李傳澤稱莊園為“中國硬山建築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許多專家參觀後稱之為“傳統建築的瑰寶、民間藝術的典範”。
康百萬莊園是歷史留下的符號,是時代的縮影,是壹個家族滄桑的見證...首先是康少靖六世被任命為益州(在今長葛縣)程頤,升任山東東昌府(今山東聊城)使的機會。程頤和東昌府都是管理地方水陸交通和官鹽、稅收、倉庫的官員。他們雖然不是大官,但卻可以利用明朝“開中法”的做法(以鹽為中介,促進內地邊防和交通以及重要倉庫),為自己的後代鋪設經商致富之路。從漢代開始,鹽業由國家經營,國家收入實行“半鹽半稅”。清鹽法有所改變:《鹽商法》主要由“官督商”經營,使商人與官員的交往非常密切,商人最有可能在鹽業中發財,這為康百萬在山東與河南之間經營鹽、糧、棉提供了信息和機會,也為康百萬提供了歷代對山東的管理。
第二,忠於明朝的是康輝的父輩。李自成破了洛陽,殺了斧王後,他們收留了已經逃走的李飛,最後“嫁給了康珠”,娶了李飛的女兒,使康百萬錦上添花,發家致富,培養造就了人才。
第三,康大勇毅然放棄功名,打破“土不商”的傳統世俗觀念,利用清初康熙帝的信息,改變漯河經商的傳統習俗,在河上航行,分割山東根據地,“先有康大勇,後有藍水城”,將康百萬的經濟勢力範圍從中原擴大到魯南廣大地區和江淮壹帶。
第四,是康英魁(唐浩崇公),利用青巖鎮壓安百裏教之機,套取情報,賄賂青巖百萬大軍將領樂寶等人,為全軍供應棉花、布匹,大發橫財十年,開辟三原、涇陽、富平等地的棉花基地。“先有康重公,後有涇陽城”,加上祖上在山東購置的資產,使得康的百萬土地達到了六萬。“富庶三省,船行六河”,“涇陽、Xi安、臨猗、晉安,千裏馬不食他草,千裏人滿康家田”就是在這個時期叫出來的。
第五,康道平利用清軍鎮壓撚軍的機會,組織應永,修築城墻。最後,撚軍沒有越過康滇,受到河南官紳甚至清朝重要官員的賞識。保存下來的石刻很多都是當時達官貴人的謳歌,讓康百萬聲名大噪。
第六,康洪有利用慈禧和光緒回京路過珙縣的機會,大肆揮霍,迎送兩宮,捐了很多錢,被慈禧恩準,從而使康百萬名揚天下。在操作上,康百萬基本采取了“面面相連,長藤掛果,相公擔責,棧上開花”的方式。鞏縣是康百萬的大本營,但他又在山東和陜西建立了另外兩個根據地。按照康百萬的思路,“十人安,五谷豐登,九人荒,戰亂不止。”所以,如果基地建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可以在另壹個地方補充,保持立於不敗之地。所以康應奎在陜西說:“寧舍鞏縣,不如在某壹地區建立根據地。”此外,百萬代康註重發掘本土人才,經過考驗和磨練,先後受命為老相公(總經理)、大相公(分區負責人)、相公(各倉庫)和小相公(業務人員或重要雜工)。在各地設立倉廩,不僅負責營業和倉庫,還負責收租和出售當地土地。就這樣,層層負責,相互競爭,層層疊疊,百花齊放,讓康的千萬財富猶如匯流的清泉,滾滾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