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傳教士學識精博,他們利用西方的科學技術來取信於中國官民,把傳播西方科學文化知識與傳教給合起來,既有利於他們的傳教事業,也為東西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貢獻。
2. 明末清初來華的傳教士很多,著名的有艾儒略、湯若望、南懷仁等,其中對東西文化交流有重大貢獻者,首推意大利人利瑪竇。他到中國後,先居澳門。公元1583年(萬歷十壹年)到廣東肇慶,並留居了十五年。這期間,他學習華語,翻譯西方數學、地理等書籍,並遵守中國習俗,甚至留發蓄須,壹如中國儒者。
3. 其後於公元1601年至北京,向萬歷進貢方物,並上「陳情表」,表述自己對中華文化之仰慕,以及對天文地理素有研究的情況。自此他定居北京,開始介紹西學、傳教及將中國四書等經典翻譯成西文。公元1610年(萬歷三十八年),利瑪竇病歿於北京,終年58歲,欽賜葬於北京城外。朝廷為其立之墓碑稱贊他是「彬彬大雅君子」。
4. 清朝初年,由於歐洲教皇嚴禁中國教徒尊孔祭祖,而清廷又懷疑外國傳教士參與反清之活動,遂決定禁教。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規定除在北京供官職外,其余傳教士均逐出中國,並嚴禁百姓信教。清廷禁教,傳教士在華活動因而中斷,東西文化交流也隨之停止。
中國科技之發展:
西方科技傳入中國
歐洲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基督教各教派為了競爭勢力,積極擴張海外教區,中國成為傳教士的重要目標。西元1582年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來華,成為近世傳教士東來的裏程碑。利瑪竇以儒生姿態與中國士人交往,大獲好感。西方的學術、科技藉由這些傳教士的引介,漸為中國士大夫所知曉。其中明末徐光啟與李之藻因利瑪竇而改信天主教,並與利瑪竇合作,翻譯西方的科學著作。徐光啟和利瑪竇所譯的《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裏得(Euclid,約西元前4世紀)編著的。今天我們所用的數學術語許多是源自此書。李之藻則與利瑪竇合譯《同文算指》。
受西方數學的影響,徐光啟特別強調「理論」的重要,清楚的看出了傳統中國數學的缺失,即傳統的數學著作強調難題的解法,而不發展理論,徐光啟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強調要以數學作為科學技術的基礎。
晚明科學的復興
明代的前期與中期,科技研究呈現停滯。但到了晚明,中國學者又有了壹番新的作為,最為人所稱道的科學著作如宋應星《天工開物》、李時珍《本草綱目》。
這本撰於西元1637年的《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壹本有關農業與手工業生產的百科全書,附有二百多幅工藝流程插圖,生動的反映了在晚明時期極有活力的工匠傳統。天工開物插畫這本書不只是工藝技術的分析介紹,宋應星更企圖以「氣」的哲學說明這些工藝技術。
李時珍是壹位名醫,他有感於當時藥學書籍的錯誤,造成吃錯藥的現象,而且從宋代以來新藥頻出,因此李時珍決定編修壹本新的藥學書。結果這部《本草綱目》***收藥物1892種,醫方11096則,插圖1160幅,成為此後的醫學經典。除了醫學上的成就外,《本草綱目》也包含生物學的知識,尤其探討了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對環境的適應以及遺傳與相關變異的現象。在約三百年以後當達爾文(C. Darwin)在建立他的演化論時,在《本草綱目》壹書中找到了生物變異的歷史依據。
清代西方科學的傳入與中挫
明末以來,中國學者對於西學的態度大體而言是開放的。康熙時期進行歷法改革,壹些中國官員大肆抨擊西洋歷法,康熙皇帝深感朝廷的中國官員中竟然無人理解天文數學,故自行發憤圖強,研習西方科學,如代數、幾何、生物、物理等。並命官員編修《數理精蘊》壹書,嘗試融合會通中西學術。
此外如王錫闡(1628~1682A.D.)與梅文鼎(1633~1721A.D.)都是融合中西方科學的傑出學者。王錫闡在西方天文學的知識基礎上,提出行星繞日的壹套理論解釋。梅文鼎則會通中西數學,建立此後中國自主發展數學的根基。
雍正皇帝上臺後(1723A.D.),禁止基督教的傳教活動,教士被下令出境,西學的傳入也因此中斷。壹直到鴉片戰爭後,西方科學才在戰船火炮的護送下再次進入中國,這也引發近代以來中國人對於西方科技的復雜感情。
西學第二次傳入中國
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洋務運動起,中國開始大量翻譯西方數學,在這個時期,著名數學家李善蘭、華蘅芳執筆翻譯了壹批著作。由於洋務運動的關系,國家也開始制度化的推動西方數學教育,洋式學堂成為數學教育的基地,1862年北京同文館的設立是壹裏程碑,1866年增置算學館,召收學生。1903年清朝頒布「奏定章程」,自初等小學堂(7歲入學,5年畢業)起即有數學課程,大學堂(約相當於現在的大學)分為六門(門相當於現在的系),其中數學為壹門。1905年廢止科舉考試,欲進公職者的捷徑是進入西式學堂。民國初年以後,開始實施新學制,數學已成為全體學生必讀的科目。自1920年代起,中國的數學家在吸收消化西方數學之後,已能夠自主的在此領域上求取表現。
其他如西方物理學、化學、天文學也在十九世紀中期傳入中國。如李善蘭將牛頓(I. Newton)力學三大定律第壹次介紹到中國。徐壽有系統介紹西方化學。李善蘭與人合譯的《談天》壹書有系統的介紹了當時西方的天文學,於是壹套建立在牛頓力學體系上的西方近代天文學知識在中國紮根。西方醫學也伴隨著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教會在開設醫院的同時,也都在醫院附設學校。1854年美國人嘉約翰(J. G. Karr)夫婦在廣州設立博醫局,壹般認為這是西方醫學中國的開端。1865年中國人自己在同文館中設立醫學科。然而,與數學、物理、化學不同,西方醫學始終沒有取代中國傳統醫學。民國初年以來,壹些激烈的改革者因信仰西方科學,曾主張取締中醫,如民國三年北洋政府的教育總長汪大燮。這場中西醫的優劣論爭,至今余火未熄。
西學東傳對中國之影響:
1. 宗教傳播:
傳教士來華,宣揚基督教義,天主教在中國日漸流行,信?日多。
2. 翻譯:
在西學刺激下,中國學者多譯西籍,介紹西方科技文化,蔚然成風。
3. 考據學:
西方邏輯學傳入,學者以客觀態度研究學術,整理古籍,分許真偽,有助清代考據學之興起。
4. 科學研究:
西方科學傳入,以其具富國強兵及改善民生之價值,開關自然科學研究之領域。
圖為-由南懷仁制造赤道經緯儀
西方傳教士東來的背景:
新航路之發現:
公元1486年,葡萄牙人狄亞士發現非洲好望角,其後,葡人伽馬繞好望角,橫渡印度洋而達印度,因而激發歐人東來之興趣。
宗教改革:
公元1517年,歐洲發生基督教宗教革命,分裂為新舊兩派。舊派失去原有西北歐之全部教區,其教士為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乃紛紛向海外發展,以廣傳其教,其中以「耶穌會」之傳布最力。
思考題:
為甚麼明末清初期間天主教未能在中國本土發展? 試加以說明。
明末清初傳教士之東來
元代時基督教壹度很興盛,明清之際,許多耶穌會教士來華傳教,造成了壹次西學東傳的高潮,西洋的科學技術,壹新國人耳目,為中西文化交流,帶來了深遠之影響。
赫德
赫德 (Robert Mart,1835—1911) 英國人,生於北愛爾蘭。字鷺賓。1853年,於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畢業後入英國外交部。1854年奉派來華。初在香港,為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署翻譯學生,後調任寧波領事館副翻譯。1858年轉任廣州領事館副翻譯,並充當英法聯軍占領廣州時“三人委員會”的秘書。1859年任廣州海關副稅務司。1861年曾代理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職。1863年9月任上海稅務司。同年11月繼李泰國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上任後,制定並推行壹套由外國人管理中國海關的制度,從而控制中國的財政收入,幹涉中國的內政、外交,擴展列強特別是英國的侵略勢力。1867年支持美國人蒲安臣擔任中國使臣,出使歐美各國。1876年訂立《煙臺條約》時,擔任李鴻章的助理,配合英國公使威妥瑪的訛詐活動。中法戰爭期間,暗助法國侵略者,策動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特納簽訂《中法新約》。1901年支持列強脅迫清政府簽訂《辛醜條約》。1908年請假回國,至死始卸任。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長達48年之久,是英帝國主義侵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壹。著有《“這些從秦國來”:中國論集》。1975年費正清等還編輯出版了《總稅務司在北京: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致金登幹書簡(1868—1907)》。
南懷仁曾在明清兩朝先後出任欽天監等官職,主管歷法的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