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林青的革命經歷

林青的革命經歷

林青(1911 ~ 1935),原名李元芳,畢節縣人。出生於城鎮貧困家庭,小學畢業後在百貨公司當學徒。因為老板的辱罵,他離開重慶去做演員。受進步思潮的影響,劇團進步很快。1927期間,四川軍閥鎮壓支持北伐軍群眾集會,制造重慶“3·31”慘案,林青因參與被捕。出獄後考入西南美術學院學習。1929加入重慶共青團。1930年,被* * *組織派到上海,在滬東* * *團委工作,不久轉為黨員。“九壹八事變”後,我們和上海畢節居民苗壹起組織了“潮陽音樂社”,在工人中開展抗日活動。1932年,他在組織工人罷工時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因涉嫌生產黨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1933出獄後,因找不到組織關系,隨苗回了老家。

1933年冬,林、苗回到畢節,與在畢節中學任教、領導抗日救國活動的老同學秦天珍壹起,組織成立了畢節草原藝術研究會,以思想進步的師生為基礎,廣泛聯系勞動群眾,開展抗日救國活動。?

1934 65438+10月,經林青介紹,苗宣誓,秦天真加入中國* * *產黨。3名黨員組成畢節黨支部,林青擔任黨支部書記。黨支部討論通過了林青提出的四項行動綱領:壹是發動武裝鬥爭,創造條件建立蘇維埃政權;第二,加強黨對“草原藝術研究會”的組織領導,推動群眾性的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第三,加強黨的建設,發展黨組織;四、繼續設法同黨的上級機關取得聯系。在黨支部的領導下,草原社成員發展到200多人,活動範圍擴大到農村。

黨支部的活動引起了畢節縣國民黨當局的註意,他們準備對黨支部成員作惡。為了保存實力,1934年夏天,林青等支部成員和部分骨幹離開畢節,轉戰安順、貴陽等地開展革命活動。林青等人利用貴陽的各種社會關系,主要在學校開展活動。組織“社會科學研究會”和“文藝研究會”,通過宣傳抗日活動和組織閱讀革命書刊,吸引進步青年和愛國人士到黨支部周圍。林青始終把黨的組織建設放在首位。通過各種活動,他考察和培養了許建生、李策等壹批骨幹分子,並逐步把他們吸收到黨組織中來。根據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支部決定成立以黨員為核心,革命進步人士為參加人員的九人工作委員會,以桂陽為中心,面向全省開展革命活動,發展黨的組織,派遣黨員鄧誌革、黃大陸等人到國民黨部隊從事運兵工作。截至1934年底,全省已建立黨支部和黨小組10多個,黨員已發展到40多人。?

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進入貴州後,林青為尋找紅軍與黨取得聯系,從貴陽轉戰榕江、思南至遵義。在紅軍召開的群眾大會上,他碰巧遇到同在上海的獄友吳良平(吳當時是紅軍兵團地方工作部長兼中央縱隊秘書長),他帶著林青去見中央組織部和紅軍地方政治部主任。林青向李詳細匯報了在貴州的工作,隨後李代表中央承認了貴州地下黨,並批準成立貴州省工作委員會,任命林青為省工作委員會和遵義縣委書記,鄧誌革、秦天振為工作委員會委員。李還向林青傳達了遵義會議精神,勉勵全黨同誌在白色恐怖下勇敢頑強地堅持鬥爭。?林青回到貴陽,商討落實中央對貴州的工作指示。討論成立以林青為首的軍事小組,由秦天振具體負責,在各地展開武裝鬥爭,吸引國民黨軍隊,掩護紅軍。在人民群眾中散發傳單,利用各種場合宣傳* * *產黨員和紅軍北上抗日的思想,傳播紅軍勝利的消息,揭露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 *和包圍紅軍的陰謀,發動群眾反對國民黨的倒行逆施。積極在鬥爭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加強黨的組織。到1935年4月,全省有11個縣,貴陽有10多所學校,形成了以省工委為核心的政黨制度,領導全省各族人民開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

由於叛徒的出賣,7月1935日,貴陽市街地下黨報聯絡點被摧毀,劉和林青相繼被捕。與組織失去聯系的黨員董良慶在監獄做看守,決定幫助他們越獄。但壹次只能押送壹人,越獄機會只有壹次。當與他們講和時,林青告訴劉,他受了重傷,無法康復,出去後不能再為革命事業作貢獻了。劉以工委書記的名義,被決定越獄。當預定的越獄時間到來時,林青用盡全力敲響監獄的窗戶,並大聲呼喊,以吸引獄警到她身邊,幫助劉越獄。?

劉成功越獄後,國民黨特務殺害了林青。9月1935,11,林青被戴上腳鐐,戴上手銬。當刑事車經過貴陽市區時,飽受折磨、傷痕累累的林青高昂著頭,唱著《國際歌》,高喊“打倒背叛國家和民族的蔣介石”“中國* * *產黨萬歲”等口號。國民黨憲兵為了封住林青的嘴,殘忍地用刺刀刺向他的臉頰,使他無法說話。林青見義勇為,壯烈犧牲,年僅24歲。

  • 上一篇:利用工業廢氣的余熱進行發電在增值稅方面有哪些優惠
  • 下一篇:柳城縣稅務局工資待遇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