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農超對接模式_農超對接模式的創新與思考

農超對接模式_農超對接模式的創新與思考

“農資超市對接”作為農產品供應鏈的壹種新模式,是指農戶與商家簽訂意向性協議,直接向超市、菜市場、便利店供應農產品的壹種新型流通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農民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生產農產品,既可以避免生產的盲目性,又可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相關調查顯示,這種模式可以降低20%-30%的流通成本,給消費者帶來實惠。發展“農超對接”是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有利於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質量控制,對建立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壹、現階段“農超對接”的主要缺點

“農超對接”的目的是為優質農產品進入超市搭建平臺,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降低物流成本,增加農民收入。但在近幾年的實踐過程中,也遇到了壹些* * *問題,制約了其快速發展。

1,“農資超市對接”組織化程度低。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快消品百強企業中,超過40%的企業采購過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生鮮食品。但總體來看,我國“農超對接”的規模還不夠大,跨區域的“農超對接”並不多,還沒有擴展到各類農產品。但由於我國長期的“小農經濟”,90%以上的農產品仍由農民壹個壹個經營,“農超對接”的組織化程度不高。

2.“農超對接”質量不高

“農超對接”鼓勵企業將經營延伸到農業生產過程,促進建立更長期、更緊密、更穩定的產銷關系,優化農產品供應鏈。但目前“農資超市對接”行為不規範,質量普遍不高,沒有相關的農產品流通標準,大部分單位沒有實行農產品分級包裝和標識,收購、儲存、運輸、銷售等流通環節仍存在不規範行為,導致農產品流通效率低下。同時,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生產缺乏技術支撐。在我國,大部分農產品以初始形態進入市場,缺乏精細加工和品牌效應,附加值低。

3.政策支持不足。

“農超對接”是壹個新生事物,目前對“農超對接”的資金支持還不夠。農村流通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多層次多環節的市場流通造成農產品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此外,設施建設需要資金,流通企業存在資金不足等困難,沒有暢通的渠道提供金融貸款服務。同時,在流通中間環節,雖然政府鼓勵電子結算,但電子結算的使用率仍然較低。

二是“農超對接”的創新實踐

作為我國農產品流通模式的創新,“農超對接”正式走上了農產品現代流通的前臺。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開展“農資超市對接”,涉及10多類農產品。各地積極探索“農超對接”模式,積累了壹些經驗。江蘇省無錫市農業重點企業朝陽集團以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生產基地、連鎖零售為載體,形成“壹體兩翼”的農產品流通體系,是“農超對接”的創新實踐。

1,混合終端銷售惠民。

在“朝陽模式”流通鏈條中,“超市+農貿市場”的混搭終端零售最親民。連鎖超市堅持生鮮帶動的營銷模式和“為民、便民、利民”的微利策略,有效發揮了穩定農產品價格的作用。該模式的管理核心是“保本計算”和“低進入、嚴管理”。“保本計算”是“低準入、嚴管理”商業模式的基礎。只有讓租客“低準入”,才能聚集人氣,“嚴管理”才有基礎。農貿市場的“嚴管”,在價簽、食品安全、服務等方面形成了壹系列標準。經營戶壹旦違紀,將及時予以警告,情節嚴重者將清除出市場。

2、加強源頭控制基地建設。

基地是產品的生產車間。為了保證人民的消費安全,努力關口前移,控制源頭。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建立產銷合作社,二是實行安全蔬菜準入制度。這樣就把農產品的安全檢查延伸到了生產基地,從源頭上堵住了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

3.完善質量監控體系。

很多發達國家都在實施從基地到餐桌的質量控制,如HACCP、GMP認證等,這些都是有效的、規範的、科學的質量控制模式。朝陽集團還探索出壹條農產品質量監管的新路子,如加強農產品安全監控體系和市場準入制度,建立農產品安全追溯體系等。,實施從基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控制,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第三,加快“農超對接”的思考

“朝陽模式”以雙贏為目標,形成完整的農產品流通體系。這種模式是“農超對接”的拓展和創新,值得借鑒和推廣。當前,要實現“農資超市”的順暢高效對接,需要農產品供應鏈上的各相關方,即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政府共同努力、通力合作。

1,企業要有開拓創新意識。

“農超對接”是農產品流通發展的大方向,前景可觀。為此,企業必須有開拓創新意識,願意投入,懂得盈利,才能贏得社會尊重。首先,要搭建鮮活農產品現代流通配送平臺,建立與“農超對接”基地規模和零售規模相適應的物流配送體系。其次,要提高鮮活農產品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廣數字化終端設備、條形碼技術、電子標簽技術和電子點菜系統,進壹步推廣供應鏈管理等現代管理技術。再次,要信守合同,適當讓利,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購銷合同,在市場信息、加工包裝技術、運輸倉儲、價格等方面給予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持和優惠。如遇特殊情況,應主動承擔合同風險,適當照顧農民利益。

2.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提高農民參與意識。

必須讓農民意識到,要想加入“農超對接”的隊伍,就必須把農產品專業化、標準化、商品化,逐步實現真正的壹體化。首先,要培養壹些懂市場、懂經營農業專業合作社的人,加強農產品生產管理。合作社要有自己的信息庫,對相關農產品的需求和價格有很好的了解,根據市場需求生產優質優價的農產品,掌握農產品價格的主動權。其次,要增強品牌意識,打造農民專業合作社自有品牌,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可靠的農產品,增強消費者的信任感。第三,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優質特色農產品。根據當地優勢農業資源,結合新的生產技術和工藝,培育自己的特色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

3.政府要出臺政策措施,促進農超對接。

政府要加強與財稅、金融等部門的溝通,出臺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首先,要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技術支持、人才培養和資金支持。要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訓,培養適應農產品現代流通經營需要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應對農民進行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能的培訓和指導,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還要對合作社給予適當的融資支持,幫助農民引進和添置先進設備設施。其次,要搭建“農超對接”的橋梁,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超市之間穿針引線,為兩者之間的對接提供便利,搭建對接平臺。同時,調解“農超”之間的問題,妥善解決“農超”之間的矛盾,實現兩者的良性循環發展。最後,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大“農超對接”的政策支持力度,重點培育農產品生產基地,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力推進“農超對接”這壹民心工程。

責任編輯:徐蕓

  • 上一篇:納稅人簽章填什麽?
  • 下一篇:其他應收款是怎樣沖銷的?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