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培訓副業靠譜嗎?

培訓副業靠譜嗎?

妳好,培訓副業不靠譜。

1.互聯網平臺上有很多“副業培訓”的名字。

首先,視頻剪輯類。記者通過掃碼報名了壹個視頻剪輯培訓班,進入了壹個約150人的微信群。這個群裏有課程經理發來的內容,鼓吹各種“現金玩法”。直播課程是壹個自稱有2000萬粉絲的影視博主教的。除了簡單介紹壹些視頻平臺的推薦規則,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展示”自己通過平臺賣貨變現的業績,聲稱“最近日收入最低壹萬九”。

課程結束時,“講師”表示,可以給15學員“壹對壹”授課,不僅教他們各種套現技巧,免費贈送粉絲,貨貨對接,還承諾如果學員全職工作,從第二個月開始,月收入不低於100000元,但需要繳納2990元的課程費用。壹些學生付了錢。

在壹個編輯培訓班裏,“講師”主要以鼓吹兼職賺錢為主。

2.第二,短視頻平臺內容處理。很多社交平臺賬號上都有這樣的廣告,聲稱“不需要懂英語,不需要懂拍剪輯,只要掌握好“處理”的規則,把國內短視頻平臺發布的視頻“搬運”到海外版本,就可以等著“流量變現”賺大錢了。

3.第三,“學習‘心理傾聽者’不僅可以拿到專業證書,還可以兼職賺錢。”為了說服記者付費上課,某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壹再強調,培訓後會發證書,機構還會給學員“派單”兼職掙錢。但當記者問及開具“什麽證明”、兼職“派單”的頻率和方式時,該工作人員含糊其辭。其他如“配音實現”、“數據分析師”等培訓也存在被誤命名的問題。

網絡“副業培訓陷阱”有壹些鮮明的“套路”。

壹是大多是“1元學費”、“0元學費”、“能賺大錢”,然後頻繁發信息、打電話,誘導學生高價購買課程。相關課程費用從幾千元到十幾萬元不等。

第二,培訓機構往往“承諾”學員在支付高額學費購買課程後,可以推薦或“派單”提供兼職賺錢機會。然而,記者發現,這些承諾大多根本無法兌現。“我承諾20天把學費賺回來,現在40天都沒有兌現。”壹個短視頻剪輯班的學生說。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許多專家表示,他們從未聽說過心理聽者這個職業。

以高額費用培訓所謂的“心理傾聽者”崗位。

  • 上一篇:孟晚舟為什麽不姓任
  • 下一篇:房屋辦理經營許可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