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濮原文_翻譯及賞析

濮原文_翻譯及賞析

佚名

歷史來源

1、出自有虞姓,是舜的後代,以地名為氏。虞舜為炎黃部落首領時,將他的子孫散封於濮地,其後代遂以地名為姓,形成濮姓,世代相傳。

2、出自高陽氏,是顓頊的後代。顓頊帝裔孫陸終之後,有另居於濮者,其後以地名為姓。

3、出自姬姓,是衛國康叔的後代,以邑名為氏。據《姓苑》的記載,春秋時,衛國有大夫封於濮邑(今河南省濮陽市東濮城),其後以封地邑名為姓,稱濮氏。

4、出自熊姓,以國名為姓。據《路史》的記載,周朝時,有百濮國(在今湖省北石首縣南),國人以濮為姓,亦稱濮氏。

得姓始祖:姚散。根據《路史》上記載,是姚舜(虞舜)的兒子姚散的後代,受封於濮,後代子孫即以濮為姓,稱為濮氏。故濮氏後人尊姚散為濮姓的得姓始祖。

家族名人

英:明朝大將,他善於用兵,勤於治兵,戰功卓著。

濮鑒:元代富陽稅務官,字明之,桐鄉人。大德中大水淹禾,鄉民苦饑。鑒捐米千余石以食饑者,所活甚眾。後升提舉。

濮澄:字仲謙,明末清初金陵派竹刻創始人,刻竹技法與嘉定“三朱”迥異,不耐精雕細琢,往往只就其天然形態,稍加鑿磨即已成器。匠心獨運,以自然天趣見勝,名聲噪甚。張岱《陶庵夢憶》說:“南京濮仲謙,古貌古心,粥粥苦無能者,然其技藝之巧,奪天工焉……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盤根錯節,以不事刀斧為奇,則是經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價。”宋荔裳《竹罌草堂歌》中有為仲謙賦:“白門濮生亦其亞,大璞不斫開新硎。”所謂“大璞不斫”,是說能略施刀鑿以見自然之趣。這與壹般竹刻不同,須有很高的藝術修養才能為之,故能繼承此法的人不多。清後期,文人學者都以仲謙的“大璞不斫”和淺刻為高古獨絕,最可推崇,故文人竹刻都繼承仲謙淺刻壹脈,但也各有發展。淺刻技法適宜於刻扇骨、臂擱、竹杖之類。而這些品類亦正是文人所喜愛和常用者。

濮源、濮升:清代時,父子二人先後任涪州太守,有惠政。

濮萬年、濮道興:兄弟二人為宋代畫家,善畫人物。

濮陽淶:明代廣德人,號真庵,廣德人,南昌府通判。壹生操履清白,有政聲,著述較多。

上壹章回目錄下壹章

  • 上一篇:盤錦拖欠工資找誰
  • 下一篇:企業和個人稅務統籌方案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