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並不適用於所有企業,對於哪些企業可以申請核定征收有明確規定。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壹般不能申請核定征收。壹、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條件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條件:1。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不設置會計賬簿的;2、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設置而未設置賬冊的;3.擅自銷毀賬簿或者拒絕提供納稅信息的;4.雖設置賬簿,但賬目混亂或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不全,難以查賬;5、納稅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納稅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不申報的;6、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且無正當理由。企業所得稅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企業(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和其他有收入的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為征稅對象,向其征收的壹種所得稅。作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他應該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除外。二。企業所得稅申報準備工作(1)做好年終盤點,清查企業資產、債權,對清理出來的需要報批的財產損失,連同當年發生的財產損失,及時向主管稅務機關準備報批材料。主要包括:①由於自然災害、戰爭、政治事件等不可抗力或人為管理責任造成的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存貨、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固定資產的損失;②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的壞賬損失;(3)因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投資的永久性或實質性損壞而確認的財產損失(註意每壹項的永久性或實質性損壞並充分利用);(4)因被投資單位解散和清算造成的投資損失(不包括轉讓損失);⑤按規定可以稅前扣除的資產評估損失;⑥政府規劃、拆遷、征用造成的財產損失;⑦國家規定允許從事信貸業務的企業之間直接借款的損失。(2)檢查是否有應計提而未計提的預提費用,並在6月5438+2月及時補提,使預提費用全部計提。①檢查固定資產折舊計提、無形資產攤銷和長期待攤費用,彌補遺漏的折舊和攤銷。(2)檢查福利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的計提情況。這兩項費用是法定費用,可以按照應納稅工資的比例在稅前扣除。它們是企業的權利,應該提供。工會經費不交的,不用計提。(3)查閱以前年度的所得稅申報資料(最好建立納稅調整臺賬),了解與本次納稅申報相關的事項。主要包括:①未彌補損失;②稅務調整事項,如未攤銷的開辦費、廣告費等。(4)整理年度賬目,對本年發生的納稅調整事項進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數。如果能通過會計處理,最好在年度結賬前處理。(5)註意其他稅種的“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申報是壹個詳細整理賬目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發現的其他涉稅問題也要進行處理。如銷售遺漏的增值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未按補查繳納的增值稅計算繳納;印花稅未及時申報等。稅務機關在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時,還將對相關涉稅問題進行檢查和處理。(6)年中進行預繳申報時,應在不造成多繳所得稅的情況下,盡可能進行納稅調整。雖然不進行納稅調整不構成偷稅,但這樣做的好處壹是可以及時記錄和反映納稅調整,二是可以及時反映調整後的應納稅所得額。(7)對於事先匯報不能及時調整的事項,要養成及時記錄的習慣。(8)與企業所得稅相關的主要稅收法律法規,結合最新稅法,每年至少認真閱讀壹次。(9)在某些事項的處理上,當與主管稅務機關的理解不壹致或稅務機關內部人員的理解也不壹致時,宜采取穩妥、穩妥的處理方法。3.按月或季預繳稅款的納稅人,應於月份或季度終了後15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預繳稅款。其中,第四季度的稅款也應在季度終了後15天內預繳,然後在年度終了後45天內進行年度申報,稅務機關在5個月內進行匯算清繳,多退少補。根據法律可以得知,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的條件主要包括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能設置賬簿、擅自銷毀賬簿或者拒絕提供納稅資料的企業。
法律客觀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四十四條
企業未提供與其關聯方發生業務往來的信息,或者提供的信息不真實、不完整,不能真實反映其關聯業務往來的,稅務機關有權依法核定其應納稅所得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四十五條
居民企業,或者居民企業與中國居民控制的、設立在實際稅負明顯低於本法第四條第壹款規定稅率的國家(地區)的企業,因合理的經營需要,不分配或者減少分配利潤的,上述利潤中應當屬於居民企業的部分,應當計入居民企業當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