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思想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思想資源。它起源於商周時期,“民為國之本,國之本為平”在這個時代的政治生活中凸顯了原始的民主色彩。在秦漢以後的中國封建社會,民本思想仍然是重要的官方意識,但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政治生態實際上對民本思想進行了無情的嘲諷。雖然統治階級意識到那是自己和人民的關系,但希望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實現“建設更美好國家”的政治目標。但是,在以階級剝削為基礎的封建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沖擊下,這種願望是無法實現的。在長期的封建社會政治生活中,民本思想逐漸演變為壹種“嘴上說得好聽,實際上不好聽”的政治空談。雖然民本思想在封建社會不具備實現的條件,但它在中國歷史發展中起到了壹定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不僅孕育了壹大批關心人民疾苦的思想家、文學家和政治家,而且在中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近代中國,它被進步人士註入了新的理論內容,並與西方的“民主”嫁接,成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重要思想武器。“以人為本”的理念必將在社會主義中國煥發出新的光彩。民本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源遠流長的寶貴歷史遺產。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早期國家形成之初,其內涵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演變。到了近代,民本思想從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意識形態,變成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特別是中國* * *產黨批判地繼承了歷史遺產,賦予了民本思想全新的理論內容。今天,梳理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文化內涵及其發展演變的歷史脈絡,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無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上一篇:社會學的三位創始人不包括下一篇:什麽樣的案件可以申請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