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史籍沒有固定的稱謂,或稱“太史公署”或“太史公”等,省內也稱“太史公”等。《史記》原是古代史書的總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從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史記》記載了從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開國大典元年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部傳記,三十個家族,七十部傳記,十張表,八本書,壹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關系,通古今之變,成家言”的史學知識,使《史記》成為中國第壹部也是最著名的傳記通史。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獨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被後世的“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被認為是壹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魯迅稱之為“史家絕唱,離騷無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