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過緬懷藤野先生,贊揚了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品格和正直、熱情、高尚的品質,回顧了他在日本留學期間探索救國道路和思想轉變的過程。
為了祖國的前途和命運,他毅然放棄跟隨壹生中最敬愛的老師藤野先生學醫,放棄了科學救國的改良主義道路,從事文藝運動,喚醒民眾革命;從而激勵自己永遠不忘革命的初衷,與封建帝國主義勢力鬥爭到底。
1902年4月,魯迅22歲。懷著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理想,他赴日留學,在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1904年9月轉到仙臺,在仙臺醫學院學醫。藤野先生現在是這所學校的解剖學教授。魯迅在這裏結識了這位日本學者,並與之建立了深厚的師生友誼。
在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下,當時的日本人對中國人民抱有狹隘的民族偏見。但藤野先生不是這樣。他對來自弱國的魯迅沒有歧視,更加珍惜,以其高尚的品質對魯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這篇文章寫於1926 10 6 12。當時作者魯迅受到北洋軍閥及其帝國文人的迫害,從北京南下廈門大學任教。作者寫這篇文章是為了紀念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最早發表在同年12月的半月刊《莽原》第23期,後收入散文集《早晨的花》。
百度百科-藤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