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產物,很遺憾大部分企業(包括HR)對這壹政策並不了解,也有很多人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於曾經的在職研究生(畢竟大部分職場人都工作了這麽多年,沒有心思關心學生關心什麽)。在不知道的前提下,因為認知偏差而做出的決定,可以稱之為歧視。
其次,同校的部分認可度不如全日制研究生,我覺得是合理的。畢竟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各種平等標準只是理論上的,在實際操作中,部分研究生難免會受到壹些生活上的影響。但基於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統招錄取的,錄取標準只比同校全日制學生低壹點點,培養過程的質量保證也比較低,所以把非全日制研究生歸為差,不能接受也是歧視。可以憑實力說話,也可以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全職,但直接排斥兼職是不合理的。作為壹個務實逐利的商業機構(尤其是民營企業),通過標簽而不是實事求是來選拔人才是本末倒置的。
社會認可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壹個過程。我期待並認為非全日制研究生會得到公正的評價。我不是說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完全壹樣,而是說要公平合理對待。至少目前壹些用人單位壹棍子打死的做法(尤其是在社會招聘的情況下)是非常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