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沒有標準的。當壹個人的言行符合人們根據社會需要而設定的道德標準時,那麽對方就是壹個有道德的人。當這個人的言行不符合道德標準時,那麽對方就是壹個不道德的人。但是有兩種不道德的人。壹種是社會危害性小,對方只會受到道德層面的懲罰,比如來自他人的譴責或者訓斥。另壹種是觸犯了法律底線,受到國家強制制裁或處罰。
說到道德底線,就要搞清楚什麽是道德標準。雖然上壹篇文章說道德沒有標準,但這個標準不是另壹個標準。前文中的“標準”是指道德高度沒有上限,而此時所說的“標準”是指道德有底線,但底線有兩種,壹種是違法,壹種是介於道德與法律之間。這樣的人,當他的言行得到別人的廣泛認同時,就被稱為“無道德”,那麽他就是壹個有道德的人,有著同樣的道德高度,但這個道德高度有多高,是無法用數值或標準來體現的。
所以道德以法律為底線,高度是指某人的言行得到社會的認可。要知道,人生有三個階段,即自我認同、家庭認同和社會認同。當壹個人做到了這三點,那麽他的道德高度就高於所有人。比如小學學的“雷鋒故事和精神”,就是幫助人們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高度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