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事違法性,根據罪刑法定原則,只有當壹個人的行為符合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構成時,才能認定為犯罪;
2、法益侵害,刑法的目的和任務是保護利益,刑法之所以將某些行為規定為犯罪,是因為這些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
3、應受處罰,壹個危害社會同時觸犯刑法的行為,就應該承擔處罰的法律後果。
犯罪的要素如下:
1,犯罪主體,每壹個犯罪都要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壹人所為,犯罪主體是壹人,有的犯罪是數人所為,犯罪主體是數人;
2.犯罪客體,是犯罪的必要要件;
3.主觀要件,反映行為人處於什麽樣的心理狀態,刑法對犯罪心理狀態有什麽具體要求;
4.客觀要件,如實施詐騙,犯罪人有捏造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賣毒品罪有販賣毒品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
犯罪概念壹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的行為,分裂國家的行為,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破壞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的行為,侵犯公民私人財產的行為,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行為,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都是應當依法懲處的犯罪,但是情節明顯輕微的,不認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