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講堂 - 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及其意義

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及其意義

民事法律事實是指符合民法規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事實;包括自然的事實和行為。

首先,自然事實:

自然事實是指與人的意誌無關的法律事實,包括事件和狀態。比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災害的發生,時間的流逝等等。

二、行為:

行為是指人的有意識的活動。根據不同的標準,行為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合法行為和非法行為

(1)法律行為是指符合法律規定,並受法律確認和保護的行為。如:生效法律行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

(2)違法行為是指不符合法定條件或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如:無效法律行為、違約、侵權等。

2.表意行為和非表意行為

(1)表意行為是指行為人的意誌行為,包括法律行為和準法律行為。

A.法律行為是指根據意思表示的內容發生相應的民事法律效力。因為法律效力關系到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如訂立合同、立遺囑等。

B.準法律行為是指法律直接規定的民事法律效力,如催促、通知行為。

(2)非表意行為,是指不表示內心意思的法律效果。法律效力是法律直接規定的,與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無關。因此,事實行為不要求行為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如:作品創作、拾得遺失物、先占權、無因管理、侵權。

  • 上一篇:店鋪商家最怕舉報什麽?
  • 下一篇:哪些行業工資高就業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