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床位建設補貼制度。經養老評估機構評估後,對入住有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根據其健康等級給予養老補貼。初步確定失能老人每月護理補貼不低於600元,半失能老人不低於300元,其他老人每床100元。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養結合機構,建立社會資本舉辦醫養結合項目的激勵機制。社會投資的醫養機構經評估達到3000萬以上的,市財政壹次性獎勵50萬元。《關於加快醫養結合的實施意見》(三)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為推進醫養結合提供人才保障。全面加強醫養結合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崗前教育、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體系,加大各類養老機構專業醫生、實踐護士、管理人員和護理人員培訓力度,建設高素質專業化養老服務隊伍。支持高、中等職業衛生學校和技工院校增設相關專業課程,加快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社會工作等專業人才培養。鼓勵高等院校護理及相關專業畢業生到養老服務機構和社區從事養老服務工作。鼓勵和引導各級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和醫療機構,按照政府購買職業培訓成果的新機制,建立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基地。將老年醫學、康復護理人才作為急需人才納入衛生技術人員培養計劃和臨床骨幹醫師培養計劃。對符合條件參加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鼓勵醫務人員到醫養結合的機構執業。在養老機構從事醫療護理的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職稱時與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衛生人員同等對待,統壹執行我省相關標準。其在養老機構的專業技術工作可計入總工作量,與其專業相關的成果予以認可,並執行相應的專業技術崗位工資。醫療衛生機構在發放績效工資時,應當對在養老機構輪崗工作的專業醫生和護士給予適當傾斜。建立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保健機構人才培養、輪崗、輪崗服務機制,促進人才有序流動。(四)加強信息化建設,為醫養結合提供有力支撐。推進醫養結合信息平臺數據標準化和信息共享,建立統壹的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指標體系,實現跨部門、跨區域的業務協同和信息資源共享。使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檔案、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推動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與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對接。積極推廣使用居民健康卡,推進居民電子健康信息動態實時更新,加強個人健康和疾病監測管理。探索將社會保障卡作為醫療與金融信息服務相結合的有機載體,推動高齡津貼、傷殘津貼、貧困老年人生活補貼(不含低保、五保對象中老年人的低保金和五保金)、養老金優待金等社會保障資金“壹卡通”領取。鼓勵和引導我省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通過組建醫療服務聯合體,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護理機構建立遠程醫療會診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