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央網信辦,選擇“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門戶”,勾選“閱讀舉報須知內容”點擊“同意”進入“網上舉報”頁面,根據舉報內容選擇不同類別。
也可撥打12377電話舉報。
APP違規可以分為兩類。第壹類是APP在運營過程中違反了《網絡安全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比如,app在收集個人信息的過程中,未能遵守“公開收集和使用,明確表示收集和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征得被收集人同意”的規定。這樣的行為構成違法行為。同時違反了《網絡安全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根據《網絡安全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網絡經營者、網絡產品服務提供者違反本法第四十壹條的規定,侵犯依法受保護的個人信息權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違法所得壹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公安部公布的100個違法app中,責令限期整改27個,給予警告63個,罰款10個,列為刑事案件立案偵查2個。因此,當APP運營過程中出現違法行為時,除了被監管部門要求下架整改外,還會被公開曝光。情節嚴重的,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第二種違法行為是指APP在運營過程中違反了刑法的規定,但不構成相應犯罪的情形。比如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從法律的規定可以看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特別嚴重的,APP運營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信息,且提供的數額或者違法後果未達到嚴重標準的,不構成犯罪行為,僅構成違法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第二十七條
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從事非法侵入他人網絡、幹擾他人網絡正常功能、竊取網絡數據等危害網絡安全的活動;不得提供專門用於從事侵入網絡、幹擾網絡正常功能和防護措施、竊取網絡數據等危害網絡安全活動的程序和工具;明知他人從事危害網絡安全的活動,不得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