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如何理解校外培訓機構註冊為非營利組織?

如何理解校外培訓機構註冊為非營利組織?

“雙減”文件第13條顯示,堅持嚴格機構審批,各地不再審批新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培訓機構統壹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原來備案的在線學科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所謂“非營利性”,即不允許舉辦者取得辦學收入,學校結余全部用於辦學,這意味著校外學科培訓機構的利潤將受到很大限制。

“非營利組織”,即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機構,提供具有福利性質的服務。其目標通常是支持或處理個人關註或公眾關註的問題或事件。非營利組織獨立於政府(第壹部門)和企業之外的第三部門(第二部門)。

非營利組織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藝術、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學術、環保等等。非營利組織不以產生利益為目的。壹些專家認為,非營利組織與企業的主要區別在於,非營利組織受到法律或道德的約束,不能向所有者或股東分配收益。

為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減輕過多的家庭作業和校外輔導的負擔

2021年7月24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壹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指出,要全面減少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量。

8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專門下發通知,每半個月通報壹次各省落實“雙減”工作進展情況。

提出意義

“雙減”直接限制了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規模,縮短了校外培訓的時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沖擊很大。但是,管理教育機構容易,管理教育焦慮難。

正如很多家長擔心的那樣,如果學生在學校享受不到優質教育,不改變目前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狀況,教育領域的“劇場效應”不會消失,培訓需求可能會通過其他方式得到滿足。守住學校的主陣地,就是守住了“雙降”的底線。只有守住底線,才能將“雙降”執行到底。

社會影響

“雙減”政策的實施讓教育行業重新洗牌,很多培訓機構都轉向了它。在家長們松了壹口氣的同時,還有壹部分人有點不高興,那就是師範生和剛剛考過教師資格證的“小白”。

相關人士表示,近年來,“教師崗位”備受推崇,使教師考試的熱度不斷攀升。很多人覺得即使不去公立學校教書,在教育培訓機構當老師也不錯。“雙降”政策的來臨,可能會造成教資考試的短期降溫現象。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雙還原。

  • 上一篇:有什麽好看的電視劇嗎?(高分補充)
  • 下一篇:法律是如何規定職場欺淩的?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