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作文材料新聞評論案例300字

作文材料新聞評論案例300字

中國人喜歡贊美和美化苦難。這種觀點把所有需要解決和改善的問題都變成了壹個無私的道德自律問題,是不流血的評論。它把壹個人無法選擇的行為和他人的痛苦變成了茶余飯後談資。魯迅先生曾把這種文化培養出來的道德稱為“藏奸”。所以我們認為這種“苦難美學”不值得追求。

然而,我們對當今社會的許多現象並不了解。壹個12歲的女孩,因為當環衛工的媽媽生病,不得不為媽媽打掃街道。結果她被評為“最美環衛工人”,和社會、環保部門的責任沒有任何聯系。三十年來,壹個農村女教師省吃儉用,自費買磚,用肩膀扛著,把壹所學校扛上山。成績被媒體高度贊揚,但對政府和教育部門的責任卻只字未提;感動中國的苗家赤腳醫生李因給百裏村村民治病受到高度贊揚,但對農村醫療問題只字未提。我認為這種苦難觀是畸形文化的滋生,是逃避現實的美化手段,是對苦難的扭曲理解。這句流傳了千年的格言已經被當今社會的潮流所淘汰。而滴落在我們身上的血淚,卻成了我們美麗苦難的犧牲品。我們需要正確理解和對待痛苦。

那麽,如何正確對待苦難呢?周曾說:“沒有浪漫的悲劇是我們最本質的悲劇,沒有英雄主義的勇氣是我們最真實的勇氣。”我想這是理解和對待苦難的最好詮釋。俗話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那麽看苦難的人就沒有權利評論。壹個人只有真正體會到普通苦難的絕望,才會明白所有美化苦難的話語是多麽虛偽,所有炫耀苦難的姿態是多麽做作。更有甚者,給貧困大學生捐幾塊錢,就會在電視上痛哭流涕,感恩戴德,揚名立萬。這種對待苦難的行為應該被唾棄。說白了,這是對苦難人民人格的壹種虐待和褻瀆。正是這種對待痛苦的方式導致了更多的痛苦。所以正確對待苦難是壹種美德,也是人性最本質的要求。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只要有壹雙誠實的眼睛為我哭泣,我為我的生命所受的苦難都是值得的。”對付苦難,我們只需要壹雙誠實的眼睛,壹種基本的美德。然而,為什麽這種美德已經漸漸淡出了人群?

  • 上一篇:作品的人身權可以繼承嗎?
  • 下一篇:清代現行刑法與新刑法的差異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