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I作為無人機領域的獨角獸,在世界範圍內也是頂尖的。
僅消費級無人機(用於消費和娛樂的無人機)就已經占到全球的70%。
壹方面與其專業的智能技術有關,更重要的是其商業拓展。
目前,DJI的業務主要分為消費級無人機和工業級無人機,其中消費級無人機占大多數,且逐年增加。
在混沌大學的壹門課程中,李誌飛老師提到商業化的擴展關鍵是要有可控的應用場景,這有四個必要條件。接下來,我們來分析壹下DJI的商業化。
第壹,擁有壹套核心技術,在這個領域保持持續的領先。
DJI是壹家專註於工程師文化的科技公司,重視並不斷發展科學研究,擁有8000名員工,其中25%從事R&D和工程。
從2014-2017,到2018年4月中旬公布的專利數量也達到了288件,可見DJI在無人機技術方面強大的R&D能力和高水平的創新能力。
第二,圍繞這項技術快速做出端到端的2C產品或2B解決方案。
目前DJI的主營業務主要是2c產品,無人機多用於航拍、旅遊、聚會等。開發相關場景後,結合強大的實力,每年都有壹款新品發售,迅速占領市場。
在2b端,DJI致力於工業和軍用無人機的研發,用於警務、城市管理、地質勘探、空中救援等。
第三,用戶規模和營收要足以支撐自我開發叠代,抵禦外來競爭,形成競爭壁壘。
DJI的吸金能力逐年提升,經歷了前期的積累,在確定了消費導向的發展方向後,最近兩年迎來了大發展。
良好的吸金能力保證了其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新的研發,這也是每年專利申請量能保證這麽多的原因。
第四,盡快建立技術、產品、商業的閉環,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拓展業務,在更大範圍內實現循環叠代。
DJI的技術、產品、業務閉環非常清晰,通過核心技術不斷向市場推出優質產品。
現有產品不斷優化叠代的同時,由於DJI體量較大,很難保持較高的增長率。
因此,未來要取得更大的發展,壹方面發展增量用戶,另壹方面繼續開發現有用戶的價值,積極拓展新的場景是至關重要的。
比如農業植保市場的大力發展,為後續的無人機播種和航拍大規模擴張提供了可能。
這次以DJI為個案,用李誌飛老師的理論來分析,算是壹種倒推。
當然,DJI的成功有很多原因。在核心技術的基礎上,為創新產品開發可控的應用場景,實現成功商業化,確實是關鍵的壹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