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17世紀的歐洲政治與經濟

17世紀的歐洲政治與經濟

17世紀,歐洲處於封建社會解體、資本主義興起的階段。

經濟上,農業和手工業的技術進步,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地中海沿岸和歐洲西北部的壹些地區產生了資本主義的種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初級階段——工場手工業的興起。海上貿易開始密集。

(1)17世紀,英國贏得了海上貿易和殖民霸權。當時,世界貿易分為兩大貿易圈:太平洋和大西洋。太平洋貿易主要集中在歐洲和亞洲,歐洲明顯偏好進口,進口商品種類越來越受歡迎。擁有美洲殖民地的廣闊市場在更大程度上為英國工場手工業和對外貿易的多樣化提供了條件。17世紀中葉,大西洋貿易圈發展成為“非洲-歐亞”貿易和世界經濟分工的重要附屬部分。人口貿易和殖民貿易不僅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資本積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以貿易為主要內容、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這是工業革命得以持久的動力。“世界貿易和世界市場在16世紀打開了首都。

(2)農業革命,15年底羊毛業的發展直接推動了16世紀英國的宗教改革和圈地運動,公地和土地成為第壹批被侵蝕的對象,大佃農制逐漸統治了英國農村。農業勞動力的釋放和農業技術的提高和應用,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勞動力、消費品和原材料,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國內市場。

(3)歐洲大陸資本主義發展緩慢。法國的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法國更早在歐洲發家,是借助於從地中海到北歐的過境貿易中產生的大量商業資本的增加,而不是像英國那樣植根於本國的商品生產的增長。大量生產之外的商業資本出現得更早、更過剩,導致了法國莊園經濟的提前解體和莊園農奴與土地的提前分離。商業資本的增長進壹步加速了勞動力和土地生產資料的分離。當時法國資本主義工業過於脆弱,無法吸收生產領域之外的大量貨幣資本和勞動力,於是這些剩余勞動力從農村流入城市,成為社會動蕩的源頭。

政治方面

新海道開通後,商業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處於有利地位,貿易發達,促進了英國工場手工業特別是毛紡業(羊毛加工業:當時英國的民族工業)的發展,對羊毛的需求大增,產生了圈地運動(實質上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農村的擴張, 變地主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為資本主義大土地所有制,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勞動力、原料和市場)都鐸王朝時期,推行重商主義,對外爭奪海上霸權。 英國出現了清教運動。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了資產階級革命(新議會的召開:資產階級提出政治要求)、內戰、建立* * *和護國制度、斯圖亞特王朝復辟,表明革命不可能壹帆風順,但卻是曲折的,它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標誌著近代世界歷史的開始。46666.866866666661689年,議會頒布《權利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法律保障,在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終於在工業革命之後)。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也為歐洲文化復興和啟蒙運動提供了可能。歐洲資本主義處於萌芽階段,資產階級正在形成。新興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利益,要求從思想上打破教會的神學觀,改變維護封建制度的各種傳統觀念。

(註:啟蒙運動發生在18世紀的歐洲,首先是英國,然後是法國、德國和俄羅斯,還有荷蘭、比利時等國。)

  • 上一篇:大連有哪些投訴平臺?
  • 下一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會議口譯和筆譯碩士,MTI研究生。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