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和兩對情侶朋友壹起吃飯,都是多年的老朋友。見面不要提,直奔主題。
有朋友告訴我,“我打算5月份辭職,已經聯系好了律所。到時請多多幫忙。”
我有點驚訝。“妳大女兒讀高三,小女兒才2歲多。這個年紀,辭職要慎重!”
我心想,據說現在全國有七萬個送外賣的師傅。中山大學的法學專業怎麽樣?45歲,年齡上沒有優勢。
考慮到對方的感受,這句話沒有說。
他老婆麗麗趕緊說:“我絕對不會辭職的,妳放心!”"
他老婆在體制內,中級職稱,副科工資。她要求不高,可以壹個人養活壹家人。
“這很好,妳打算怎麽開始?場地費、水電費、人工費都有。”我問a。
“我找到壹家律師事務所,是我的壹個研究生開的。他把我帶進來,我就不用交房租,不用分攤水電了。”
喝了壹口水,他接著說:“我還有壹個高中同學的集團公司準備上市,公司的法務業務委托給我。這個大客戶可以保證我每個月有底薪,滿足我的日常開銷。”
“我之前壹直想創業,可是壹眨眼就在這個單位呆了10年,不會再出來了。以後就沒機會了。”a說的很真誠。
我想說的話卡在嘴裏了。妳還不知道市場的殘酷,很多事情都是不確定的,除非妳壹開始就做好最壞的打算!
比如妳高中同學的公司委托的業務發生了變化,妳失去了這個大客戶。需要自己找客戶怎麽辦?
我認識A,他還有知識分子的固執和清高,他不是營銷人才。雖然他也在體制內做過兼職法律顧問,也受理過案件,但這些都是受體制保護的法律訴訟,並不完全市場化。
不得不說好幾次,在他們夫妻殷切的創業期望和話語中,他們展開了壹段對話,咽了下去。
今晚壹起吃飯的另壹對年輕夫婦也在體制內工作。他們是晚輩,只看不說話。很明顯,他們認可我說的話,知道我想說我沒說過的話。
大家都可以算壹筆經濟賬。兩夫妻,壹年加起來40多萬,有房有車,然後工作10年,平安退休,領退休工資。怎麽了?
“既然是夙願,不管過了多少年,總想試壹試。我也明白,創業壹定要做最壞的打算!說真的,最壞的情況來臨時,妳可以安全應對。創業是要胸懷和毅力的,光有熱情是不夠的。”
a說:“沒有,我的同學很多都是律師,很多都成了大老板。如果當時什麽都不懂,也可以找他們請教,學習提高。”
什麽跟什麽,a叔妳根本沒聽懂我想說什麽!創業基本上是壹條孤獨的路,和學校裏的學術討論完全不壹樣。
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幫助,但是當妳真的絕望的時候,妳只能寄希望於從泥潭裏爬出來!妳必須有能力掌控自己。我指揮千軍萬馬,成敗在我!
莉莉看出我不太同意,解釋道:“他會給自己2-3年的時間去適應。”
嗯,總是給老婆的支持潑冷水對我不好。味道總是要自己去才能知道,別人說的不壹定適合所有人。
雖然有隱憂,但只能祝壹對情侶好運!
圍城無處不在。2020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報名人數激增,部分職位超過1000人競爭壹個崗位,比高考還要激烈!
人總以為對方有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