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原》是關漢卿壹生最傑出、最著名的作品,是對中國古代悲劇作品的終極詮釋。故事本身取材於《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妻”。
關漢卿通過劇中女主角悲劇命運的反復表現,展現了元蒙統治下現實社會的殘酷、混亂和黑暗,甚至無可估量。
袁的主要故事
自幼喪母,父親竇是個窮書生。父親去北京趕考,沒有路費,無奈將她賣給家做童養媳。
不幸的是,來到蔡家兩年後,丈夫突發疾病去世,從此婆媳相依為命。
有個地痞叫張驢,欺負婆媳,逼蔡婆婆嫁給老父親張。張婆婆脾氣軟弱,最後妥協了。沒想到張毛驢得寸進尺,竟然又威逼嫁給他。
寧死不屈,聲討張毛驢。張驢為此懷恨在心,偷偷在給婆婆做的湯裏下毒,還想毒死蔡婆婆,逼就範。然而,由於失誤,張驢毒死了他的父親。
未能制定計劃的張呂二惱羞成怒,將殺人的罪名栽贓到竇娥身上,狀告滁州衙門。
衙門裏的知府是個貪官,暗中收受張律兒的賄賂,在衙門裏不停地折磨竇娥,試圖逼供。
竇娥寧死不屈,但惡毒的縣令卻毫不猶豫地痛打了她的老婆婆,迫使善良孝順的竇娥最終招供。
在刑場上,竇娥臨死前,有冤屈無處申訴,有說不出的苦。於是,她發了三個毒誓,試圖讓上帝開眼,為自己的錯誤辯護。這三個誓言是:血濺,六月飄雪,三年大旱。
我們可以看到,這三種毒誓的對象都是從自己到他人,從小到大,程度不斷加深。這三個毒誓包含了太多作者刻意為之的意思。
為什麽要罵人毒?血濺練習??
血濺練習?這是竇娥給自己的三個誓言之壹。故事中,竇娥在行刑前向監工提出,要他弄壹個幹凈的席子和法器(也就是兩條白帛),掛在旗槍上。如果妳真的有冤屈,刀落得太遠,妳所有的血都會沾上白練。
竇娥真的有預感人死後血會白流嗎?竇娥自己也不知道。只有通過竇娥歌詞中提到的兩個典故:紅紅和娟,我們才能看到在悲劇命運中的遺願。她希望像歷史上的長虹和王迪壹樣,悲慘地死去,用壹個英雄的結局來表明她的不滿。
顏紅華碧的典故出自《莊子》?外物:壹人欲忠臣之忠,忠未必信,故兵流於河,長虹死於蜀,藏血三年,化為青花。
春秋時期,長虹是周的臣子。他忠心侍奉國主,卻在政治鬥爭中遭到陷害和迫害,被流放到蜀國。絕望之下,長虹義憤填膺,最後自殺。蜀人被他的忠心感動,把他的血藏在櫃子裏。三年後,它變成了碧玉。
看皇帝的夜鶯也是類似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的蜀王杜預稱帝。他徹夜不眠,致力於治水,解決了蜀國多年的水患,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然而,他的首相是壹個野心勃勃的叛徒。他設計毒死王迪並帶走了王後。
他死後,王迪的靈魂因委屈而徘徊,變成壹只布谷鳥,在春天日夜哀鳴,直到吐血而死。
這兩個典故用來形容忠臣之死,竇娥將自己與他們相提並論,希望死後成為傳奇,讓自己的大冤屈大白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