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陳。
原句:“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十年風,十年雨,十萬柱。”
釋義:站在三尺講臺上,以他三寸不爛之舌,三寸不爛之粉筆,教書育人,成就桃李滿天下;
培養學生就像種樹。需要多年的精心灌溉,風風雨雨,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
1.作者簡介:陳,男,福建省柘榮縣人。現為福建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1978年2月,也就是19歲那年,他參加了柘榮縣招聘民辦教師的考試,最終以不錯的成績被錄取。從此,他成了壹名人民教師。
2.成就和榮譽:
連續多年被授予全縣“優秀教師”稱號。
1999 11 10月被省教委、科協、體委、團市委、婦聯評為“優秀青年科技輔導員”。
2000年被認定為縣市中青年語文學科帶頭人,國家級語文骨幹教師。
2003年被寧德市授予“優秀教師”稱號。
2006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級教師”榮譽稱號。
2009年9月,柘榮縣黨委、政府授予“優秀人民教師”榮譽稱號。
2010年,10被授予“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個人”。
3月2011確認為寧德市第壹名小學語文教師。
2011 4月3-5日,寧德電視臺黨建欄目對陳的事跡進行了專題報道。
2011福建基礎教育研究第三期在“福建八傑”專欄發表陳的科研事跡。
擴展數據:
“三尺講臺”背景:
從1984到1986在寧德師範學校學習兩年後,陳越來越意識到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從教後,他看了大量的教學書籍,做了認真的讀書筆記。
“三記”:陳在豐富理論知識的同時,不忘積累教學經驗,做好“三記”。壹、教學後記,即教學得失;二是聽後記,即聽完講座後的感受;三是閱讀後記,包括閱讀教學理論專著的摘抄和感受。
“四種能力”:能上壹節示範課,會說,會研究,會寫作。"
1998期間,陳針對農村中心學校課堂教學幾乎是壹個模式,壹個班幾十個學生學習同樣的內容,討論同樣的問題,同時完成同樣的習題,不考慮學生認識水平和個體的差異,采取了“壹刀切”的教改實驗。經過四年的實驗,其成果獲得省教育廳壹等獎。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