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大多數國家或朝代都實行抑商政策,齊是個例外。從姜子牙時代開始,齊國就有重商的傳統,到了關中就不遺余力地發展商業。他認為,商業促進商品流通,政府應該利用商人實現價格管制。管仲還有壹個觀點,就是錢不是真正的財富,只有商品才是真正的財富。壹個國家應該盡量把自己的資源留在國內,同時通過商人把其他國家的財富轉移到本國。這是壹種實實在在的權力,叫做“把國家的財富守在家裏,把世界造在外面”。這與我們今天的政策不同。我們現在是外向型經濟,出口資源換外幣。外幣貶值,我們的錢就是壹堆廢紙。當資源稀缺時,我們可能無法用雙倍或更多的錢買回同樣多的資源。因此,管仲鼓勵本國人和外國人在齊國做生意。他把齊人劃分為農業、工業、商業等各個行業,代代相傳。從長遠來看,雖然限制了人員的跨行業流動,但促進了當時行業的發展。同時對來齊經商的商人給予優惠。規定根據營業額,給予不同數額的獎勵。同時,齊國搞娛樂業,鬥雞鬥狗,建了中國最早的官辦妓院,目的是吸引外商到齊國經商。於是天下商人雲集,齊為諸侯之首,物資充足。
在國際上,管仲打了壹場經濟戰。齊魯是鄰國。最初,封地幾乎壹樣大。壹個是周公的後代,壹個是姜子牙的後代。魯成了管仲的第壹個目標。魯紡織技術發達,織出的絲綢細而精,聞名天下。管仲要求齊王穿盧茂做的衣服,同時鼓勵所有齊人穿盧茂,同時鼓勵商人大量進口盧茂。這樣,魯國人看到織布有利可圖,逐漸發展成為支柱產業。田裏種了桑樹、養蠶,大量農民從事魯生產,農業生產荒廢。管仲看到時機已經成熟,於是齊王下令,禁止齊人穿陸濤。結果,魯國經濟遭到重創,出口導向型經濟壹落千丈,糧食價格大幅上漲。魯被逼崩潰,不戰而降於齊國。
類似的經濟戰,管仲導演過很多次,有壹次是針對楚國的。楚國是強國,是齊國的敵人。管仲讓齊王養鹿,高價從楚國購買大量鹿,低價在楚國傾銷糧食。齊國物價飛漲,鹿價飛漲,楚人進山獵鹿。抓壹只鹿相當於種幾畝地的收入,於是楚國農民棄田捕鹿。眼看時機成熟,管仲突然禁止糧食出口和養鹿,現有的鹿大量出口,低價轉賣。結果鹿價大跌又沒人要,糧食價格卻飆升。楚人沒錢買糧,逃亡了。齊王出兵攻打楚國,饑腸轆轆的楚兵臨陣退縮,楚王只好作罷,講和。這場戰爭奠定了齊國的霸權。
這麽經典的經濟戰,還有收購代國的狐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