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基本原則是體現在經濟法規中的普遍指導原則,是經濟法與法學相結合的具體體現。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確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對完善經濟法律體系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將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既要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的本質特征,又要體現中國對世貿組織的承諾。
法律作為壹個新的法律部門,也應該有其基本原則和核心基本法。
權利與利益相結合,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相統壹的原則;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經濟民主與經濟法制相結合的原則;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原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等等。
壹個。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第壹,協調經濟原則。市場管理法律,如反壟斷法律制度、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票據法律制度、證券法律制度等。,都是國家對經濟的調節和管理。“國家之手”在經濟關系中的作用是協調自身經濟,改善產業結構。在調整過程中,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關註客觀經濟條件和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積極靈活地發揮經濟法的調節作用。
第二,效率與公平原則。“效率是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獲得最大收益的特征;公平是經濟成果在社會成員中公平分配的特征。”⑦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效率和公平不能總是兼顧的。壹項政策的出臺和實施,要麽重效率輕公平,要麽重公平輕效率。經濟法的功能是以法律的形式保護整個國民經濟的效率和公平。在某個階段,可以提升其中壹個,但作為壹個整體,兩者必須兼顧。
第三,兼顧利益的原則。貫徹兼顧利益原則,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四個關系:國家與企業的關系、國家與勞動者個人的關系、企業與勞動者個人的關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經濟法的任務是堅持國家整體經濟利益,兼顧地方、企業和個人利益,實現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
第四,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中需要考慮的重大問題。經濟發展涉及資源開發利用、廢棄物排放、環境保護和治理等壹系列社會問題。因此,經濟法必須強調可持續發展原則,不能為了眼前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
二、確立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意義
上述四項原則是壹個相輔相成的統壹整體,關系到各經濟主體的利益分配,貫穿於國家經濟調控的全過程,具有結合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重要作用。
首先,基本原則的確立鞏固了經濟法作為獨立法律部門的地位,完善了經濟法的理論體系,有助於抵制“大民法”和“經濟法論”的觀念,有力地駁斥了“經濟法無理論”的觀點。
其次,在實踐中,原則的確立為經濟法的規則提供了依據和出發點,對於制定新的法律法規,對於理解經濟法的具體規定具有指導意義。經濟法原則可以作為法律沒有規定的疑難經濟案件的裁判依據,為制定經濟法大綱指明立法方向。
經濟法學界、整個法學界乃至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將受益於基本原則的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