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林後人為開采土地,造成除草劑、化肥等有害成分積累,汙染水質,具有長期潛在危害。這是破壞國家林業資源的犯罪行為,嚴重危害國民經濟發展和自然生態平衡。
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指由於水土流失,表層土壤失去細顆粒(淤泥、粘土)而逐漸變成沙質,或者由於流沙(泥沙)的侵入,土地生產力降低甚至喪失的現象。土地荒漠化多分布在幹旱半幹旱生態環境脆弱地區,或靠近大沙漠地區和鳴沙地區。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有氣候等自然因素,也有過度放牧、亂砍濫伐、開墾土地、不合理利用水資源等人類活動。土地荒漠化的發生與否與土壤水分平衡有關。當土壤水分供給小於流失時,有沙化的趨勢。土地荒漠化導致可利用的土地資源減少,土地生產力下降,自然災害加劇。土地荒漠化的大規模蔓延可以演變成土地荒漠化。
損害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有67萬公頃耕地、235萬公頃草地和639萬公頃林地變成了沙地。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後山地區、阿拉善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裏木河下遊、青海省柴達木盆地、河北省壩上地區、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平均沙化面積增加4%以上。由於沙塵暴,成千上萬的牧民被迫轉移到其他地方,成為“生態難民”。
根據中國國家林業局提供的數據,20世紀末,沙漠化以每年3436平方公裏的速度擴大。每五年就有壹個北京行政區劃大小的土地面積因荒漠化而失去使用價值,受荒漠化影響的人口達到1.7億。
土地生產力嚴重下降:
土壤風蝕是沙漠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首要環節。風蝕會造成土壤中有機質和細粒物質的流失,導致土壤粗化,肥力下降。據抽樣分析,在毛烏素沙地,5 &;& lt2316;7 cm,每公頃損失有機質7700公斤、氮387公斤、磷549公斤、小於0.01 mm的物理性粘粒39000公斤。中國科學院估計,荒漠化每年造成土壤有機質、氮、磷、鉀流失達5590萬噸,相當於2.7億噸化肥,相當於全國農業化肥產量1996的9.5倍。自然災害加劇了:
還有壹種危害可以讓人類直接感受到,那就是導致自然災害加劇,沙塵暴頻發。
來源:百度百科-土地荒漠化